兵的拼音是bīng。
詳細解釋:
(1)會意。從廾,從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類;下面是“廾”(gǒng,雙手),象雙手持斤。本義:兵器,武器。
(2)同本義
兵,械也。——《說文》
(3)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動刀兵;堅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總稱。引申指戰爭);兵解(古代方士以為學道者死於兵刃,供兵刃解脫軀殼以成仙,稱為兵解);兵戈(幹戈。借以指戰爭)。
(4)士兵的群體,即整個軍隊
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列子虛實》
兵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
兵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5畫。
〔古文〕《唐韻》甫明切《集韻》《韻會》晡明切《正韻》補明切,丙平聲。《說文》械也。《增韻》戎器也。《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壹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又執兵器從戎者曰兵。《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廣韻》戎也。
又擊敵曰兵之。《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於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又《禮曲禮》死曰兵。《註》言能捍國難為所殺者,謂為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