鱓(shàn),字從魚從單。“魚”指“水生動物”,“單”意為“大力”。
“魚”和“單”聯合起來表示“壹種有力的水生動物”。本義:水生的大力動物。特指:鱷魚(古稱“鼉”)。也指鱔魚。古人以鱷魚力大,故以其皮冒鼓,使鼓傳達鱷魚的力量,鼓勵軍士沖鋒陷陣。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早期大墓出土有“鼉鼓”。先秦文獻有“鼉鼓彭彭”。
同音字:善、扇、汕、膳、繕、擅、鱔等字。
擴展資料:
1、善,漢語常用字,讀作shàn,最早見於金文。其本義是像羊壹樣說話,有吉祥美好之義。從利他性上引申為友好、擅長、贊許、容易等義。
2、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壹個組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歷來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
3、擅是壹個漢字,讀音是shàn,意思是指擅自、長於、獨攬、獨特出群等。常用詞有擅自,不擅辭令,擅壑專丘等。
4、鱔是壹種魚類,通常指黃鱔,形狀像蛇,身體黃色有黑斑,肉可以吃。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
百度百科-鱓
百度百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