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古詩《十五夜望月》教學案例及反思

古詩《十五夜望月》教學案例及反思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麽妳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我整理的古詩《十五夜望月》教學案例及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案例

上學期我聽了壹堂區名師工作室送教下校的課,教學內容為古詩誦讀《十五夜望月》(鄂教版五年級上冊),執教者選擇在四年級上。這是壹首唐詩,描寫詩人在中秋佳節的晚上,站在院子裏望著圓月,思念家鄉的親人。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好讀易懂,但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有壹定難度的。執教教師努力為學生營造了壹個詩情流溢、激情蕩漾的課堂,把孩子們純潔的心靈引入進典雅而精美、深邃而雋永、浩瀚而遼闊的經典詩文大世界,讓孩子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在詩情畫意中學習古詩,體味詩人表達遊子的思鄉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師:妳想用壹個什麽詞來形容那壹個夜晚?

生:我想用“美夜”來形容那壹個夜晚。

師:用妳的美讀來讀給我們聽,請學生讀古詩壹、二行。

師:妳還能用壹個什麽詞來形容?

生:我能用“靜謐”來形容。

師:能把妳的感受讀出來嗎?(生讀壹、二行)。

師:久在異地的親人他會想到什麽?(師請生自由讀三、四行,不懂的詞語做上記號。生不懂“人盡望”。

師:要想知道“人盡望”,必須懂得“盡”的意思,請大家查字典理解“盡”。

師:在句中選第幾種?

生1:應是“都或全”。

生2:所有的人都在望月亮。

師:還有什麽不懂?

生3:“秋思”是什麽意思?

生4:秋天的思念。

師:他還在思念什麽?

生5 :思念家鄉和親人。(師請生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師:平日裏妳有沒有和親人分別的感受?(請學生談體會,老師還把自己收集的壹首艾青關於月亮的詩《我的思念是圓的》誦讀給學生聽。)在這圓月之際,妳有過親人不在身邊的感受嗎?妳想對他說什麽?

(學生們深思片刻後,有的學生已現出激動神情。)

生:“是啊,我有這種體會。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很長時間見不到他,我很想他……”(說到這兒,聲音已哽咽。)

師:妳能談出自己的感受嗎?

生1:《十五夜望月》,說完已淚流滿面。

生2:我的媽媽在孝感打工,好久才回壹次,我很想她……(她已不能自持了。)

師:妳也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吧!

生2:《十五夜望月》……(讀完眼淚直往下淌。)

生3:我很想我的爺爺,待我最親的爺爺已去世了,每到過節時,我都會特別思念他……說著她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十五夜望月》,讀完已痛哭失聲了。此時,班上的學生們都哭了,聽課的老師眼睛都濕潤了。

老師利用學生激起的情感,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談出感受來。

師:是啊,當人們都在合家歡樂的時候,獨在異鄉的詩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親人呢?請生再配樂讀……(達到高潮)

反思

古詩教學向來是閱讀教學的壹大難點,古詩文的課堂教學很少有人給予充分關註並進行深入研究,這也就導致了以前的古詩文教學形式單調,缺少創新,除了讓學生讀讀背背,老師似乎無可作為。再由於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大,加上學生閱歷背景太淺,他們往往很難與詩人產生***鳴。而在這節課中,執教教師運用了和詩文意境渾然壹體的音樂,生動再現詩文意境的圖片,有機地結合,幫助學生感悟、理解詩文。在這壹案例中,老師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體會語言,幫助學生更好地遷移情感,與詩人對話,進而達到對詩情有更深切的體會。當平面的詩句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的生活再現,生成為壹幅幅鮮活的畫面,壹段段感人的旋律,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詩文深深打動了師生,以致在課堂上使學生和聽課的.老師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

最後,執教教師還引導學生進入詩境,誦讀全詩,領悟詩情。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吟誦,讀懂了詩歌,領悟了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堂課中,教師十分註意引導孩子們反復誦讀古詩,讓孩子們在各種形式的誦讀中品賞佳句、體味情感、進入意境。這就是新課標所要求的要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聽了這節課,我深刻地體會到在新課改教育理念下,教師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改變,形成了新的教學觀、學生觀。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教學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拓展閱讀:十五夜望月教學設計

壹、教學目標

1.學習朗讀詩歌並能背誦默寫。

2.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

3.學會鑒賞詩歌。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理解內涵。

三、教學難點:

學會鑒賞詩歌

四、教學時數:

1教時

五、課型:

朗讀賞析課

六、教法:

邊讀邊議

七、教學過程

(壹)情境導入:(多媒體展示壹輪圓月掛在夜空的畫面)皓月當空,月色如銀,如此美景,會勾起妳無盡的遐想,今天且讓我們跟著唐代詩人王建走進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緒。

(二)揭示本課的環節及任務

今天我們的中心任務就是壹個字——讀,具體任務是:讀順、讀義、讀景、讀情、讀味、讀韻。

(三)六步闖關:

1.大聲讀——把詩歌讀順暢。學生自由讀,小組內輪讀,熟讀成誦,毛遂自薦當堂背誦。

2.說讀——讀懂詩歌的意思。邊讀邊說,用自己的話把詩句的意思說出來。小組內輪流說,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發言。

3.默讀——仔細閱讀,摘錄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用恰當的詞語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

(銀白的地面、熟睡的鴉雀、飄灑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學作業。

4.議讀——體會詩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邊讀邊議,小組互相討論:

(1)從以上景物描寫概括詩歌描寫的是壹幅怎樣的畫面,壹種怎樣的意境氛圍;(壹幅安靜、淒清的秋夜景色,為秋思創造傷感的氛圍)

(2)結合景物意境揣摩詩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孤獨寂寞,對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5.品讀——品析詩味。咬文嚼字,用比較換詞法等品析詩中精美詞句。

小組互相討論:

(1)詩人寫望月,卻沒有寫到月光,從何處體現?(“地白”:給人予積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從側面突出了月色皎潔)

(2)“樹棲鴉”從聽覺還是視覺來寫?寫鴉雀有什麽作用?(既是聽覺也有視覺,烘托夜的寂靜,襯托詩人內心的孤獨)

(3)“冷露無聲濕桂花”蘊含怎樣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詩人寂寞淒清的心理。)

(4)“落”換成“在”好嗎?(“落”寫出了愁思隨著月光的瀉落從上而下,富有動感,形象新穎)。小組充分討論後,學生自由發言。

6.美讀——讀出詩歌的韻律。指導學生朗讀詩歌,註意感情基調、朗讀語調、朗讀節奏、朗讀重音

(四)課外延伸

收集有關詠月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