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將四書譯成拉丁文的譯者:利瑪竇。
利瑪竇(MatteoRicci,1552年—1610年),字西泰,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學者。1582年(明萬歷十年)被派往中國傳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華傳教28年,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最早傳教士之壹。
利瑪竇還積極向西方傳播中國文化:首次將《四書》譯為拉丁文;與郭居靜神父壹同編修了第壹本中西文字典《平常問答詞意》,首次嘗試用拉丁字母為漢字註音。
後世評價: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利瑪竇到北京四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致詞》中對利瑪竇的評價可以代表天主教會的觀點:利瑪竇神父最大的貢獻是在‘文化交融’的領域上。
他以中文精編了壹套天主教神學和禮儀術語,使中國人得以認識耶穌基督,讓福音喜訊與教會能在中國文化裏降生。由於利瑪竇神父如此道地的‘做中國人中間的中國人’,使他成為大‘漢學家’,這是以文化和精神上最深邃的意義來說的。
因為他在自己身上把司鐸與學者,天主教徒與東方學家,意大利人和中國人的身份,令人驚嘆地融合在壹起。美國《生活》雜誌將利瑪竇評為公元第二千年內(1000年—1999年)最有影響力的百名人物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