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初中語文寫作素材

初中語文寫作素材

1、重復壹遍 化學實驗室,壹位實驗員向壹個大玻璃水槽裏註水。水流很急,水槽裏的水不壹會就灌得差不多了。那位實驗員去關水龍頭,萬萬沒想到水龍頭壞了,怎麽擰也關不住。水很急,再有半分鐘,就會溢出水槽,流到兩旁的工作臺上。壹旦水浸濕工作臺上的儀器,儀器便會爆裂,裏面正在反應的藥品流出,遇到空氣會猛烈燃燒,幾秒鐘之內就能把實驗室變成壹片火海。他堵著水嘴,絕望地大叫了起來。其他的實驗員聽到叫聲,看到這壹情景,都呆住了,他們知道誰也不可能從這個實驗室裏逃出。實驗室裏頓時沈寂,死神壹步步地靠近…… 只聽見,“叭”地壹聲,在壹旁工作的壹位女實驗員,把手中的瓷研杵投進了水槽,將水槽底部砸開壹個大洞,水壹瀉而下。她把自己的生命和其他同事的生命,從死神手裏搶奪回來。 表彰會上,人們問她,在那千鈞壹發之際,怎麽會想起那樣做?她淡淡壹笑,說道:“我們上小學時,不是學過《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嗎,我只不過重復壹遍罷了。”

 2、習慣主宰人生 亞歷山大帝王圖書館發生火災的時候,館裏所藏圖書被焚燒殆盡,但有壹本不很貴重的書得以幸免。有壹個能識幾個字的窮人,花了幾個銅板買下了這本書。書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書頁裏面卻藏著壹樣非常有趣的東西:壹張薄薄的羊皮紙,上面寫著點鐵成金石的秘密。所謂點鐵成金石,是壹塊小圓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屬變成純金。小紙片上寫著:這塊奇石在黑海邊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觀跟海邊成千上萬的石頭沒什麽兩樣。謎底在於:奇石摸起來是溫的,而普通的石頭摸起來是冰涼的。這個窮人於是變賣了家當,帶著簡單的行囊,露宿於黑海岸邊,開始尋找點鐵成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把撿起來的冰涼的石頭隨手就扔掉的話,那麽他可能會重復地撿到已經摸過的石頭,而無法辨認真正的奇石。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每當撿起壹塊冰涼的石頭,他就往海裏扔。壹天過去了,他撿的石頭中沒有壹塊是書中所說的奇石。壹個月,壹年,兩年,三年……他還是沒找到那塊奇石。但是,他不氣餒,繼續撿起石頭,扔石頭……沒完沒了。有壹天早上他撿起壹塊石頭,壹摸,是溫的!他仍然隨手扔到海裏,因為他已經養成了往海裏扔石頭的習慣。這個扔石頭的動作太具習慣性了,以至於當他夢寐以求、苦苦尋覓的奇石出現時,他仍然習慣地將它扔到海裏。 “習慣真是壹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的話令人深思。

 3、誰是最忠誠的人 賈迪·波德默是壹名猶太人,他在商界的成功史已沒人知道,因為他沒留下任何文字性的東西,然而,他在危難時期的壹個決定,卻讓世人永遠記住了他。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國所有的猶太人,68歲的賈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討對策,最後想出壹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向德國的非猶太人求助,爭取他們的保護。 接下來是選擇求生的對象。兩個兒子認為,應該向銀行家金·奧尼爾求助,因為他壹直把波德默家族視為恩人。在不同的場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麽需要幫助的,盡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擁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權,在歐洲是數得著的木材供應商。金·奧尼爾是壹家銀行的小股東,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資助下發家的。40年來,為了支持他打敗競爭對手,波德默家族的錢,從來都沒有存入其他的銀行,就是到事發的時候,他的銀行裏還存有波德默家族的54萬馬克。現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滅頂之災,向他求助,他怎會袖手旁觀? 68歲的老人卻不贊成這種意見,他認為應該向拉爾夫·本內特求助,他是壹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後來經過他的資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業。現在雖然很少往來,但心理上從沒斷絕過感激和思念。 最後,老人說,妳們還是去求助拉爾夫·本內特先生吧!雖然我們欠他的很多。 第二天壹早,兩個兒子出發了。在路上,二兒子說,我們不能去本內特先生那兒,上次我見他時,他還提那700噸木材的事。要去,妳去吧!我要去求奧尼爾。最後,二兒子去了銀行家那兒,大兒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壹個叫艾森·波德默的人,從日本輾轉回到德國,去尋找他的家人,最後壹無所獲。後來,他從納粹檔案中查到這麽壹條記錄:銀行家金·奧尼爾來電,家中闖入壹年輕男子,疑是猶太人。壹年後,他又於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死亡檔案中,查到他父親、母親、妻子、弟妻及6個孩子的名字。他們是在他和弟弟分手後第4天被捕的。 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國。 2003年12月4日去世,終年83歲,留下壹部回憶錄、兩個兒子、3個女兒和9個孫子、孫女。 回憶錄主要講述,他在木材商本內特的幫助之下,怎樣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該書的封面上寫著:獻給父親賈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寫著:許多人認為,要贏得他人的忠誠,最好的辦法是給其恩惠。其實,這是對人性的誤解,在現實中真正對妳忠誠的,都是曾經給過妳恩惠的人。

 4、芬芳的100美元 那是壹個寒冷的冬天,世界巨富洛克菲勒妳往常壹樣簡單地用過早餐,便開始忙碌地處理起壹天的繁重工作。 突然,他的目光停在壹封陌生的來信上面。寫信人是紐約市的壹個自稱叫保羅的乞丐。信中,保羅向洛克菲勒借100美元,以度過眼前的生活難關,並承諾等他以後有了錢會加倍償還的。洛克菲勒望著那幾行七扭八歪的字,輕輕地笑了笑,他以為保羅所謂的借錢,只不過是在向他變相乞討而已,但他還是按信上留的地址,親自給保羅寄去了100美元。 沒想到,壹周後,保羅寫得十分認真的借條竟翩然而至。洛克菲勒輕輕掃了壹眼借條,沒在意地將其扔到壹邊,他心裏並沒有想過要保羅還錢。不過,保羅的鄭重其事還是給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數年後,洛克菲勒早已忘卻了當年保羅錯錢的事,但壹張來自倫敦的匯款單和壹封特別的感謝信,給曾經的往事續寫了壹個美好的結局——保羅在信中告訴洛克菲勒:當初向他借款是因眼幾個乞丐打賭,因為他的同伴都認為像洛克菲勒那樣的巨富根本不會相信他的話,更不可能隨便錯錢給他這樣的街頭隨處可見的乞丐,他在寄出那封借錢的信後就認準自己輸定了。當他很快便收到洛克菲勒親筆簽名的匯款單時,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他做的第壹件事,便是極其認真地給洛克菲勒寫下那張欠條。接著,他開始思索怎樣經營自己今後的人生。 同經挫折,他成為倫敦壹家著名船廠的職員。今天,他終於能夠欣慰地兌現當年的承諾了。他在信中壹再感謝洛克菲勒——“是您當年對壹個乞丐慷慨饋贈的那份信任和尊重,溫暖了我的那個冬天,甚至可以說是溫暖了我的後半生,即使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我也沒有花掉那100美元。”

 5、禦賜炕板 老家的人都睡土炕,土炕的邊沿都壘有壹條木頭做的炕板,但鄰居家的炕板很特別,黑亮、光滑而又結實,還雕著好看的花紋,大家都說是塊好木頭。壹位古董商聽說了,跑去看過,當場表示願出壹萬塊錢買下。鄰居壹驚,心裏犯了嘀咕,沒賣。 他四處打聽,才知道這條炕板是有背景的。據說當年慈禧太後曾禦賜當地壹位官員壹條炕板,後來流落到民間,八成就是自家這塊吧?古董商也不甘心,再來時,竟要出10萬元天價買去,鄰居徹底相信了禦賜之說,無價之寶啊,10萬元不止吧!就更不能賣了。 為了不使寶物受損,鄰居索性把它從炕上拆下,用布綢包裹,藏了起來,等著有人出更高的價錢。這能不招賊惦記嗎?不久,家裏被盜,那條炕板丟了。全家人又急又悔,發誓花多少錢也要破案,折騰了幾個月,花了不少錢,終於把案子破了。公安局請專家給塊木頭做了鑒定,專家說,這的確是塊好木頭,是壹種珍稀有硬木,但所謂禦賜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其價值只能木料本身來衡量,大概兩千元左右。

 6、壹陣狂風 壹只蒼蠅撞進壹張蜘蛛網中,它立即猛烈地掙紮,可是堅韌的絲網緊緊地粘住了它,它只好慢慢地停止了掙紮。這時,遠處的蜘蛛發現了它的美餐,慢慢地向蒼蠅靠近。10厘米,5厘米,馬上就要……突然,蒼蠅再次奮力地鼓動著自己的雙翼,扭動著自己的身體,整張蜘蛛網在它的掙紮中顫栗起來。蜘蛛只好停了下來。隨著時間慢慢地流逝,蒼蠅的掙紮似乎已經是徒勞,但是它仍奮力地扭動著身體,鼓動著又翼,不停地用盡全身每壹份力量做最後的抗爭。或許,它在拖延時間,希望奇跡能夠出現。 果然,在蜘蛛馬上就要吞食蒼蠅的時候,在蒼蠅掙紮到生命的盡頭的時候,突然,刮起了壹陣大風,扯碎了蜘蛛網,蒼蠅得救了。

 7、自己打磨自己 壹個年輕人到壹家雜誌社實習,遇上壹位以嚴格要求和博學多才而聞名的編輯。年輕人每次交稿時,這位編輯總是壹句話:“如果妳對某壹個字的寫法沒出把握,就查字典。”並且規定,年輕人每天得寫壹篇文章放進編輯桌上的盒子裏。哪天沒有,他說敲著桌子說:“文章呢?”這樣,在日積月累的歲月中,年輕人的文章壹天壹個樣,後來在寫作了取得很大成就,參與了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 這位年輕人就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民主主義革命者喬·富蘭克林。指點他的那位編輯名收弗恩。富蘭克林壹直以壹種敬畏和崇拜的心情按照弗恩的'嚴格要求磨勵自己,終於取得了成功。後來,弗恩去世了,富蘭克林整理弗恩的遺稿時,看到了這樣壹段話:“我不是妳心目中的那個人。我並不懂寫作。每個單詞都得查字典,壹篇稿子要看上幾十遍。我給自己創造了壹個權威的形象。妳讓我教妳,我盡量去做,其實多數時候是妳自己打磨自己。”自己打磨自己?富蘭克林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壹切,指點自己寫作的權威竟然近似於寫作盲!自己的寫作才能竟然就是自己在壹天壹篇的積累中打磨出來的!老編輯只不過是對他持之以恒地嚴格要求而已!富蘭克林再讀弗恩的其他遺稿時,才相信他的話句句是實——那些手稿幼稚得令壹個作家心碎。

 8、朋友和湯 有壹次,霍加接受壹個農民送來的壹只兔子。當然霍加沒有白要人家的東西,盛情地款待了農民。 過了壹個星期,那個農民又去霍加家,霍加又招待了他。 過了幾天,又有幾個農民看望霍加,他們是送兔子的那個農民的鄰居,霍加無奈又招待了他們。 又過了壹個星期,又來了壹群農民,他們自稱是送兔子的那個農民的鄰居的鄰居。看樣子他們也想霍加招待酒菜。 晚上,霍加拿出壹大缽清水放在那些農民面前,那些人莫明其妙地問:“妳這是什麽呀?”霍加微笑著說:“這是煮兔子的湯的湯。”

 9、模糊語言 有壹次,乾隆皇帝同劉墉及眾大臣登上正陽門城樓觀街景,此時,恰巧有壹家出殯的,擡著棺材向城外走去。不壹會,又見壹家娶媳婦的,擡著花轎向近處走來。乾隆問劉墉:“劉愛卿,人人都說妳聰明過人,現在我問妳壹事,妳說全國壹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 劉墉答:“生壹人,死十二人。”“此話怎講?”乾隆不惑地問劉墉。劉墉解釋說:“我們國再大,壹年內生的也只有壹個屬相;死的是十二種屬相。”劉墉的回答使乾隆非常滿意。

 10、二十五美分和壹億五千萬美元 在美國內華達州沙漠中央,有個叫麥爾賓·達瑪的年輕人正在公路上駕駛著他新買的法拉利汽車兜風。這時候,他看到公路邊上有位衣衫襤褸的老人,可能是長途的跋涉使得這位老人顯得疲憊不堪。因此他走起路來非常地艱難。 麥爾賓·達瑪將車停在了路邊,走到老人身邊問道:“先生,您要到哪裏去呀,我想我右以載您壹程。”老人說:“我要到拉斯維加斯去,年輕人。” 到達目的地後,這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看著老人壹身破舊的打扮,把他當成了流浪漢,於是在老人下車的時候,給了他二十五美分讓他坐公交車。 老人很禮貌地接過麥爾賓·達瑪遞過來的二十五美分的壹個小硬幣,同時對年輕人說:“我很感謝妳的二十五美分的饋贈,可是在妳要走的時候,還請妳滿足我壹個小小的要求,可不可以給我壹張妳的名片呢,先生?” 麥爾賓·達瑪掏出自己的名片給了這位老人,只見他拿著名片大聲地對面前的年輕人說:“我叫哈維德·修斯,總有壹天我會報答妳今天的善舉的,年輕人。” 麥爾賓·達瑪並沒有聽說過哈維德·修斯這個名字,而且他很快就將這件小事忘得壹幹二凈了。可誰知道幾年以後,在美國的壹個著名報紙上登出了這樣壹條新聞: “億萬富豪哈維德·修斯逝世,他留下來的近二十五億美元的家產按照他遺囑中的吩咐,將有十六分之壹屬於壹個叫麥爾賓·達瑪的年輕人。” 麥爾賓·達瑪看到這條消息後驚呆了,他怎麽也不會想到,當年自己只不過付出了壹個二十五美分的小硬幣,卻因此而收到老人壹億五千萬美元的饋贈,雖然他從來未想得到任何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