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壹般微不足道。 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 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招兵買馬征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青梅竹馬指幼時遊戲的伴侶。 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秣馬厲兵磨快武器,餵飽戰馬,準備戰鬥;也泛指事前積極的準備。 馬耳東風形容壹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壹馬不跨雙鞍。
人有錯手,馬有失蹄
人是衣裳馬是鞍。
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饑。
馬上摔死英雄漢,河中淹死會水人。
馬行十步九回頭。
馬屁拍在馬腿上。
驢唇不對馬嘴。
赤兔 《三國誌·魏誌·呂布傳》上說:“布有良馬名曰赤兔”《三國演義》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馬是董卓從西涼帶來的寶馬良駒。董卓為了拉攏年輕將領呂布,就把這匹馬送給了他。呂布得馬後果然殺了原來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門下,當了他的義子。後來,這匹馬跟隨呂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門樓,因為劉備的壹句話,曹操痛殺呂布,赤兔寶馬也就歸了曹操。也是機緣巧合,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暫時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愛惜關羽的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寶馬贈英雄”。但關羽終究不是呂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為了更快地找到劉備。從此以後,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就成為了關羽的代表形象。當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殺害後,赤兔馬又為馬忠所得。可這次它不再順從著跟隨新主人,絕食而亡,跟隨舊主關羽而去了。
我回妳個帶馬字的詩句:
1.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2. 竹馬踉蹌沖淖去,
紙鳶跋扈挾風鳴。
(陸遊《觀村童戲溪上》)
3.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5.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6. 馬寅識路真疲路,
蟬到吞聲尚有聲。
(黃景仁《雜感》)
7.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嶽飛《池州翠微亭》)
9.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南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0.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11.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壹夜魚龍舞。
(辛棄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涼州詞》)
13.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風得意馬蹄疾,
壹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後》)
15. 還似舊時遊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李煜《望江南》)
16.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李白《長幹行》)
17.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18.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王績《野望》)
20.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馬鞍套在驢背上——對不上號。
馬背上打電話——奇聞。
馬背上釘掌——離題太遠。
馬兒護虎兒——沒那回事。
馬兒伸腿——出題。
馬的古詩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在平定江夏之亂的時候,劉備的大將趙雲奪了張武的壹匹駿馬,並將其獻給劉備。為了取悅劉表,劉備將這匹馬轉獻給劉表,不料劉表的部下蒯良說這匹馬雖然渾身雪白,美麗極了,但眼下有淚槽,額上有白點,叫“的盧”壹定會妨主,是典型的兇馬,劉表聽了老大不高興,就退給了劉備。
劉備認為這馬可以做他的坐騎,謀士伊籍勸劉備說:“人說此馬妨主,您怎麽能騎呢?”劉備說:“死生有命,與馬何幹!”從此“的盧”馬成為劉備的終身坐騎,為劉備服務,直到劉備去世。說到的“的盧”救主,故事就更為精彩了!在得到“的盧”馬之後,劉備因為參與劉表立嗣之事,主張立長子劉琦,結果遭到劉琦的繼母蔡氏的嫉恨,蔡氏的舅舅蔡瑁設下壹計,想殺害劉備。劉備只好騎上“的盧”馬奔逃,不料前面竟然是懸崖!懸崖下面是滾滾奔流的檀溪,眼看蔡瑁的軍隊就要追上來了,劉備在著急之中,對“的盧”馬的屁股猛抽三鞭,大喊壹聲:“的盧、的盧,今日妨吾!”結果,“的盧”馬長嘯壹聲,壹躍而起,竟然穩穩當當的跳上了檀溪的對岸。
出自於《西漢演義》中霸王項羽的座駕。烏騅是壹匹黑馬,通體黑緞子壹樣,油光放亮,唯有四個馬蹄子部位白得賽雪,烏騅背長腰短而平直,四肢關節筋腱發育壯實,這樣的馬有個講頭,名喚“踢雲烏騅”。項羽的烏騅應該是屬於中國名馬的河曲馬系列,河曲馬作為我國最優良的軍用馬種,顏色以黑色、青色為主,當然也有別的顏色。有了這匹馬,項羽巨鹿之戰,九戰九捷,以少勝多;力戰六十多員漢將,霸王槍未點地,馬未倒退半步,霸王身經百戰無有敗績。“數年以來,(烏騅)所向無敵,嘗壹日行千裏。”可嘆烏騅寶馬隨霸王死在垓下大戰中,當時“遂命小卒牽馬渡江。那馬咆哮跳躍,回顧霸王,戀戀不欲上船,霸王見馬留連不舍,遂涕泣不能言。眾軍士攬轡牽馬上船,那馬長嘶數聲,望大江波心壹躍,不知所往。”請註意引文中的最後壹句,本來馬跳到大江中不見了,那肯定是淹死了,但是文中說“不知所往”,可見這匹馬的義氣不知道打動了多少人的心。後來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先生還專門寫了壹首詩來歌頌烏騅馬,“傳聞有馬號烏騅,慷慨項王施首後,負箭滿身猶急馳,不知遺革裹誰屍?”
後世還流傳出美麗的傳說,安徽馬鞍山也是由此傳說而得地名。
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 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壹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有“江東第壹山”的美譽。
小白龍原來是西海龍王敖閏殿下的三太子。西海龍王龍王三太子縱火燒了殿上玉帝賜的明珠,觸犯天條,犯下死罪,幸虧大慈大悲的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幸免於難,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經。無奈他不識唐僧和悟空,誤食唐僧坐騎白馬,後來被觀世音菩薩點化,鋸角退鱗,變化成白龍馬,皈依佛門,取經路上供唐僧坐騎,任勞任怨,歷盡艱辛,終於修成正果,取經歸來,被如來佛祖升為八部天龍。 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什伐赤是赤兔的後代,健步如雲,壹身棗紅,皮制的韁繩,玉琢的鞍鐙,長長的鬃毛,給什伐赤加上了壹份帥氣。據說那壹年,唐太宗被敵人追到了壹個峽谷,這個峽谷寬十來米,深萬丈,眼看敵人就要追上來了,唐太宗以為死定了,什伐赤忽然發力,縱身躍起,居然從峽谷的這邊跳到了那邊,甩脫了敵軍,同時,也救了唐太宗。
青騅是唐太宗得到的第壹匹好馬,算是這六匹寶馬的老大了,全身呈青,白兩色。
還有四匹渡水如平地,日行千裏的的良駒:特勒驃、拳毛騧、颯露紫和白蹄烏,他們個個威風凜凜,體格彪悍。
難怪唐太宗死後還要把他們刻在陵前,是想讓他的這六“個”“朋友”永遠和唐太宗在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