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讀作ní),是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說文》小篆。? 本義是小兒,後引申出開端、邊際等義。
倪,形聲字兼會意字,從人,兒聲,兒兼表義。小篆字體“亻”像臉朝左側立之人,“兒”像囟門未合之孩,指能站立的小孩。表示倪是未成年的人,說明其本義為小兒,未成年的人。倪字又像是壹個囟門未合之小孩跟在大人後面學走路,引申為開端,如端倪之“倪”。經過隸變簡化後,字形變為現代漢語中的楷體字“倪”。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硏奚切。音霓。《說文》:俾益也。
又弱小之稱。《孟子》:反其旄倪。
又分也,際也,極際之謂也。《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又《秋水篇》: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內,惡至而倪貴賤,惡至而倪小大。
又端也。韓愈《南海廟》:幹端坤倪,軒豁呈露。
又姓。漢倪寬。《史記》:作兒寬。兒、倪,古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