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的上半部分寫成了土,這個寫法在書法中是約定俗成的,並沒有錯。
從字源來說,吉字的起源是會意,上下結構,上部分表示兵器,下部分是容器,把兵器放在容器裏休戰,示意吉祥的意思。土字頭的寫法可以說是異體字,在民俗上,多用土字頭,土即大地,意為大吉。
我們現在看到的書法字體有很多我們都不確定是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字,甚至都不認識,那是因為書法上講究筆法和形體,為了好看,書法也就變換了壹下筆畫或者形狀。
擴展資料:
吉字的演變過程:
吉字是會意字。甲骨文的“吉”字(圖A)上面的部分(圖A1)原來是圖(A2)的簡化形式。圖(A2)是上古時代盛食物的叫作“豆”的高腳碗上堆滿了祭祖供神的食物的形狀。
“吉”字下面部分的“口”作為壹個字的構件來說,在上古表示臺階、神座、供桌、門檻等的意思。
從“吉”的全字構造來看:把盛滿“豆”的食物放在供桌上,表示了家有吉慶之事的意思。所以“吉”字的本義便是“吉利”。
圖(B)還是甲骨文,但已經將圖(A1)的“豆”和“食品”實化為圖(B1)字形了。這個“吉”字發展到圖(C)的金文階段,更把圖(B1)訛變為圖(C1)形。
於是秦代的小篆(圖D)、漢代的隸書(圖E)承襲了金文的形體,以後又發展而成楷書“吉”(圖F)字。如今簡化寫作“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