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文本裏面有鏈接。
在各種文本中,妳可能會發現壹些詞後面跟著“icon”,或者有人會在他們的微博賬號後面加上“icon”,例如:“*雲濤ICON”,這實際上是壹種鏈接標記,用來指示某個詞或短語是壹個可點擊鏈接,可以跳轉到相關頁面。
這種鏈接文本在復制時會連同鏈接壹起復制,但在其他媒體平臺上,這種鏈接格式可能無法被識別,導致點擊後不會鏈接回原始網址。因此,為了表示這壹鏈接特性,就會在這些詞的後面添加“icon”文字,以示它是從某個平臺復制過來的帶有鏈接的文本。
“icon”的用處
許多地名、名詞、名人等詞匯在不同的媒體平臺上都會自動添加鏈接,以便在點擊時跳轉到相關的解釋頁面,就像字典中的註釋壹樣。這不僅為文本提供了解釋,還增加了平臺上其他內容的閱讀量。
然而,當妳將這些文本復制到其他平臺上發布時,系統通常不會為原始平臺生成跳轉鏈接,以免增加其訪問量。因此,為了指示文本中的鏈接特性,會顯示壹個“icon”。就算妳是個鐵桿粉絲,為了湊個熱鬧,在名字後面也加上“icon”也是行得通的,前提是妳要有那份厚臉皮。
在互聯網上,妳會發現很多文本內容都像是復制粘貼,尤其是自媒體作者們,常常在不同平臺上來回搬運。這些人有時懶得修改,發布時甚至不願多花點心思。正因為如此,各種“icon”也開始頻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