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在公?拼音:sù yè zài gōng。
例句
《詩·魯頌·有駜》:“夙夜在公,在公明明。” 馬瑞辰 通釋:“在公明明,猶言在公勉勉也。”
《三國誌.卷壹六.魏書.杜畿傳》:今大臣親奉明詔,給事目下,其有夙夜在公,恪勤特立,當官不撓貴勢,執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處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晉書劉毅傳》: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
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階制》:“端慎嚴恪,夙夜在公,按度懸衡,守而不失。”
夙,漢語二級字,讀作sù,會意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字形,從月,從丮,像人兩手捧月之形,表示敬拜之義;引申為舊、平素,如“夙願”“夙怨”等。
說文解字
早敬也。從丮夕。持事雖夕不休,早敬者也。
康熙字典
古文:?、?、?。
《廣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音宿。《說文》:早敬也。《書·舜典》:夙夜惟寅。《詩·大雅》:祈年孔夙。
又姓。魯大夫季孫夙之後。
又夙沙,復姓。
又葉相卽切,音息。《詩·大雅》:載震載夙。葉下稷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