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晚期,漢民族先民在各種器物上刻畫的符號,漸漸演變成為漢字。漢字在長期演變的過程中,經歷了由商周的甲骨文發展到春秋時期西周的金文,再發展到秦國前期使用的大篆,發展到秦始皇用來統壹全國文字的小篆,直到漢代的隸書、魏晉之後盛行的楷書,並壹直沿用至今。漢字字體演變的主流。
2輔助字體
與漢隸對應的草書叫章草,與楷書對應的草書叫個草,今草也是章草的演變。至唐代,又從今草發展出狂草。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壹種字體,它在楷書的基礎上加入了草書的特點,保存楷書的成分多,就叫楷行;比較接近草書的,則叫草行。輔助性字體草書和行書的發展過程是漢字字體演變的支流。
3漢字的演變過程的特征:
漢字的演變過程的特征是漢字字形字體逐步規範化、穩定化的過程。
小篆使每個字的筆畫數固定下來;隸書構成了新的筆形系統,字形漸成扁方形;楷書誕生以後,漢字的字形字體就穩定下來了:確定了“橫、豎、撇、點、捺、挑、鈞、折”的基本筆畫,筆形得到了進壹步的規範,各個字的筆畫數和筆順也固定起來;由多行書寫產生出來的排列整齊的要求,使字形變化、筆畫的長短、粗細被約束在方框內伸展,筆畫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約,字形結構講究平衡對稱。總之,楷書出現,漢字的方塊化就定型了,漢字的字體演變成熟了,壹千多年來楷書壹直是漢字的標準字體。
4偏旁:
按照漢字結構的傳統學說,人們把合體字的組成單位叫做“偏旁”。用“偏旁”這壹概念來解釋“獨體”、“合體”就是分不出偏旁來的是獨體字,由偏旁和偏旁組合而成的是合體字。例如:“取”的偏旁是“耳”和“又”;“砍”的偏旁是”石”和“欠”。而“耳”、“又”、“石”、“欠”卻分不出偏旁。“部首”是字典字書中為了對漢字分類排列以供查檢的標目。部首和偏旁有壹定的聯系,字典裏大多數部首都是由漢字中有表意作用的偏旁充當的。如“砍”、“磨”屬“石”部,“蝗”、“蛀”屬“蟲”部。但是部首和偏旁畢竟不是壹回事,形聲字中有表音作用的偏旁不作部首,如上面例字中,“磨”中的“麻”、“蝗”中的“皇”。有壹些字分不出偏旁的,就把它們起筆的筆形用作部首,如:“下”、“凹”、“年”、“主”分別歸入“壹”、“|”、“丿”、“、”四個部。
偏旁是傳統漢字結構學說裏的壹個名稱,指的是“六書”中會意、形聲字裏的兩個組成部分,或表義或表音,如“伐”中的“亻”和“戈”,“問”中“門”和“口”。部件是現代漢字結構分析系統中的壹個概念,它著眼於所有現代漢字的字形結構,不僅僅是六書條例中的會意字、形聲字,也不僅僅指具有表音表義作用的構字成分,例如“雲”中的“二”、“厶”,“堅”中的“刂”、“又”、“土”,不都能成為偏旁,但它們都是部件。部件是漢字的基本結構單位,介於筆畫和整字之間。凡是可以參與構字的成分,不論是否成為偏旁,都是部件。
現代漢字中形聲字占大多數。形聲字包括意符和音符兩個部分。意符是形聲字的表意部分,作用有二:壹是提示該字所記錄的語素義類,壹是區別同音字。意符在表義上的局限性在於:意符只能表示壹種籠統、粗疏的義類,並不能提供具體的意義信息。其次,由於詞義的演變和假借的廣泛使用,現在有些形聲字的意符已經看不出表示意義範疇的意思了。再次,有些形聲字意符的選擇反映了當時的認識水平,現在看來也不科學,這就造成了意符表義不確切。盡管意符有以上局限,但它在幫助人們掌握字義上仍有作用。 意符是形聲字的表音部分,它的作用是表示字音,即提示該形聲字的讀音同聲旁讀音壹致。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音符識字,區分形近字,類推字音。音符也同樣有局限性,表現在聲旁的讀音準確率不高,甚至可能導致讀錯。這主要是由於語音的演變造成了漢字古今讀音的不同。盡管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有上述局限,可是,當意待和音符組合在壹起時.形聲字提供的信息量就大大地增加了。形聲字記錄語素的合理性,是漢字得以長期存在的壹個原因。
5漢字的字形結構變化的表現
1)古字為獨體,現在看起來是合體,例如:“阜”、“燕”、“泉”、“它”。
2)古字為合體,現在看起來是獨體,例如:“史”、“年”。
3)有些字按現代的字形結構來切分,不能和原本的構字意圖壹致起來,例如:“重”,從壬東聲;“賊”,從戈則聲。
4)現代簡化字使原來的合體字變為獨體字,例如:“書”,形聲,從聿者聲,簡化為“書”,成獨體;“壟”,聲旁“童”省寫為“立”,簡化為“龍”,成獨體。
答案補充 5)有些字簡化後,裏面有的成分既不表意又不表音。例如:“區、趙、風”中的“ㄨ”。“雞”、“戲”中的“又”。
6)有些新造字采用的不是“六書”中歸納的方式,例如:“乒、乓”。由於漢字字形表現出以上各種變化,用六書條例來分析今天的漢字顯然會遇到很多困難。
6總結:
漢字的變化,壹定上反映了社會結構的變化,大部分的漢字的演變是出於貴族之手。貴族手下的門客從文時,將其逐漸演變。平民則受之用之。而壹開始從甲骨文起步時,則是出於平明之手。因而,這些漢字的演變大致可以看出,社會結構鎮逐步走向集權。
另外,從漢字的變化中,也能看出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從開始的象形字,可以看出我們中國人的想象力以及表達能力,這壹點,全世界各地都有象形字。
而到了後來,世界的文字分成兩種體系,壹種是以字母為基本單位的,另壹種就是漢字。漢字也是存活最久的文字,它的演變以及沿用至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據報道說,女真族的文字人沿用女真的甲骨文。這壹則消息更是能證明這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