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的“樂”字讀音是“lè”,在這句話裏的意思是,快樂。這句話常被用以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
出處:春秋戰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後按壹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擴展資料:
作品簡介:
《論語》是壹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幹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壹般原則。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百度百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百度百科——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