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字的演變過程圖解如下:
葉和葉(xié)原本是兩個不同的字。葉的古字是“枼”,“枼”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字形像壹棵樹的樹枝上有不少樹葉的形狀。後來的金文將樹葉簡化。在春秋文字中,像樹葉的部分與樹幹分離成為“世”字,並整齊化。
以至於許慎認為“枼”是從木世聲的形聲字。秦漢文字的“枼”有兩種寫法:壹為古隸,壹為《說文》小篆,楷書的“枼”字由古隸演變而成。“枼”字的本義指樹葉,為了突出其意義,古人又在“枼”字上面加了個草字頭,造了個“葉”,用來專門表示樹葉的意思。
葉子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壹,呈片狀,長在植物的莖上。由葉子呈片狀的特點,葉也引申指像葉子狀的東西,如肺葉、百葉窗等。因書寫用的竹簡和紙張都呈薄片,形如樹葉,故把簡或書中的壹張稱為壹葉,此義的葉後寫成頁。
對於落葉植物而言,葉子通常在春夏時生長,到秋冬時雕零,所以從落葉植物的葉子中可以反映出時間上特別是季節的變化,因此葉也可以用來指時間階段,如明朝末葉、20 世紀上半葉、20世紀中葉等,不過這個時間階段通常比較長。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葉《玉篇》:古文協字。《後漢·律歷誌》:葉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又《集韻》:同旪。《前漢·五行誌》:次四曰旪用五紀。註:師古曰,旪讀曰葉。
又《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於東井。註:汁、葉同。申集上艸部 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並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遊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