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解字“二”

解字“二”

二(èr)

1.形體演變:

2.造字法

六書(許慎):象形字

三書(裘錫圭):記號字

3.解字:

《說文解字》:“地之數也。從偶壹。凡二之屬皆從二”。《說文解字今釋》解釋道:“二,表示地的數字。由成對的兩個壹字構成”。(按:天為奇數、地為偶數,結合了陰陽五行思想)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記數名之字,壹二三亖為指事,皆以積畫為數。許雲地數,乃漢時陰陽五行家言,非確詁也”。(按:壹二三亖並非指事字(王暉老師認為這些早期的記號字可歸類於象形字),但他也指出了許書解釋文字的缺陷,即出發點可能過於偏重當時觀念。)

《字源》:“古文字壹、二、三、四皆以積畫為之,大約都跟刻畫計數有關,是純符號的指事字。”(按:積畫成字,與指事字的概念不符,裘錫圭先生認為是為記號字)

《漢語大字典》:1.數詞:壹加壹的和,也表示序數第二,《尚書?洪範》:“五行:壹曰水,二曰火……”;2.兩樣、有區別,《後漢書?韓康傳》:“口不二價”;3.不專壹,不忠誠,《管子?大匡》:“今彭升二於君”;4.同“貳”,副、次的意思,《禮記?坊記》:“唯蔔之日稱二君”,鄭玄註:“小二是壹二之二,大貳是副貳之二”。

4.文字辨析:“二”與“上”

《正字通.壹部》:“上,古文作二。”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註》:“二,此古文上”。

《中華大字典》:“按‘二’字上下畫均齊。上畫短者古‘上’字”,下畫短者古‘下’字。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

“上”字字形演變:

商代的“上”字為上短下長的文字,與“二”的寫法很像,在書寫過程中很容易混淆,為區別二字,人們先把上的下面壹筆變曲,後來又發展到在上面壹橫的旁邊添加壹豎筆,這就將兩個字變得容易辨認了,戰國文字中二字基本上已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