鏨的解釋:1.小鑿子。2.在金石上雕刻。
拼音:zàn。部首:金。筆畫數:16。
鏨字筆順:
橫、撇折、豎、提、撇、撇、橫、豎、撇、捺、橫、橫、豎、點、撇、橫
拓展知識:
基本解釋:
鏨zàn
〈名〉
小鑿,雕鑿金石的工具[chisel]
鏨,小鑿也。從金,從斬,斬亦聲。——《說文》
鐫謂之鏨。——《廣雅·釋器》
用鏨揭剝高處。——宋·李誡《營造法式》
〈動〉
1、雕,刻
羅延慶力大無窮,使壹桿鏨金槍,猶如天神壹般。——《說嶽全傳》
2、又如:鏨字;鏨大理石
3、磨刀出鋒[grind,knife]
鐵棒有打鏨。——《西廂記諸宮調》
常用詞組:
鏨刀、鏨子
鏨刀:雕刻家的工具,回火鋼,刀身磨成斜形,頭部形成尖峰,尾端裝有握手柄。雕刻金石所用的刀。
鏨子:通過鑿、刻、旋、削加工材料的工具,具有短金屬桿,在壹端有銳刃。壹種用來鏨切或雕刻的工具。壹端為刀口,另壹端可用鋼錘敲擊。
造句:
1、對壹個雕刻家來說,鏨子和鐵錘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2、去把石匠用的鏨子,鐵錘拿過來。
3、那臺刨床在刨著什麽,過去仔細壹看,原來是刨壹只用鏨子鏨了小圓點印記的小五角星的壹只角,我聯想起了那比銀圓大些的圓鐵塊的用途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藏濫切《集韻》《韻會》昨濫切,?音暫。《廣韻》鐫石。
又《說文》小鑿也。
又《廣韻》才敢切《集韻》在敢切,?音槧。
又《廣韻》慈染切《集韻》疾染切,?音漸。
又《廣韻》士鹹切《集韻》鋤鹹切,?音讒。
又《集韻》財甘切,音蠶。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