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成語註釋

成語註釋

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虎變龍蒸:

謂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

虎步龍行:

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凡,如龍虎之姿

虎超龍驤:

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黨狐儕:

比喻兇惡狡黠之輩

虎鬥龍爭:

比喻群雄互相爭鬥

虎踞鯨吞:

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並

虎踞龍盤:

亦作“虎據龍蟠”。亦作“虎踞龍蟠”。形容地勢極峻峭險要

虎口扳須:

比喻冒極大的危險

虎口餘生:

比喻經歷極大的危險,僥幸得生

虎窟龍潭:

比喻極艱險的境地

虎略龍韜:

兵書的代稱。亦指用兵的謀略

虎目豕喙:

古人謂貪婪無厭之相

虎皮羊質:

語本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比喻外強中幹

虎視眈眈:

形容像猛虎壹樣兇狠地註視著

虎視鷹瞵:

形容兇狠地註視著,將欲有所攫取

虎視鷹揚:

謂雄視高翔,甚有威儀

虎體原斑:

比喻出身高門貴族,富貴本自有,不待外求

虎頭蛇尾:

比喻做事起初聲勢浩大,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虎頭燕頷:

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說是萬裏封侯之相

虎尾春冰:

比喻極其危險的境地

虎臥龍跳:

形容字勢雄強超逸。語出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虎嘯風馳:

謂事物之相互感應

虎嘯風生:

比喻英雄乘時奮起

虎嘯狼號:

比喻強暴者欲有所掠奪時的叫囂

虎嘯龍吟:

形容歌聲雄壯而嘹亮

虎穴得子:

比喻詩文貼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虎咽狼飡: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虎躍龍驤:

形容威武雄壯

虎擲龍挐:

比喻群雄相爭

虎子狼孫:

比喻兇暴貪殘的人

幫虎吃食:

亦作“幫狗吃食”。比喻幫壞人作壞事

暴虎馮河:

典出《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杯弓市虎:

謂捕風捉影,疑慮重重,自相驚擾

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內的熊。比喻被囚的惡人

藏龍臥虎:

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後以“藏龍臥虎”比喻潛藏著人才或不同尋常的人

鴟目虎吻:

如鴟之目,如虎之口。奸狠兇惡貌

螭盤虎踞:

猶虎踞龍盤

初生之犢不懼虎:

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幹,無所畏懼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壹害又來壹害

垂餌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險地

刺虎持鷸:

喻待機行事,壹舉兩得

打虎牢龍:

猶言打鳳牢龍

打死虎:

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眈眈虎視:

像老虎壹般地威視著。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

《屍子》:“中黃伯曰:余左執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後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

調虎離山:

比喻為了便於乘機行事,設法引誘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

斷蛟刺虎:

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後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餓虎撲食:

形容動作迅速而猛烈

餓虎吞羊:

形容迅猛貪婪

放虎歸山:

比喻放走敵人,貽患無窮。語本《三國誌·蜀誌·劉巴傳》“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裴松之註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放虎遺患:

謂放掉老虎,必留後患

放虎自衛:

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

風從虎,雲從龍:

《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後因以“風從虎,雲從龍”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風虎雲龍:

比喻聖主、賢臣的遇合

馮河暴虎:

猶言暴虎馮河

鳳嘆虎視:

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甘冒虎口:

謂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狐虎之威:

比喻權勢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壹》:“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後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別人的威勢或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

畫虎不成:

“畫虎不成反類狗”的略語

畫虎不成反類狗:

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反貽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畫虎刻鵠:

①《東觀漢記·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後以“畫虎刻鵠”比喻好高騖遠,終無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假虎張威:

猶言狐假虎威

降龍伏虎:

使龍虎降服馴順。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龍伏虎的故事。《後漢書·方術傳下·徐登》“又趙炳,字公阿,東陽人,能為越方”李賢註引《抱樸子》:“道士趙炳,以氣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頭閉目,便可執縛。”又引《異苑》:“趙侯以盆盛水,吹氣作禁,魚龍立見。”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神異下·涉公》:“能以秘呪々下神龍。”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壹·僧稠》:“聞兩虎交鬥,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後常以“降龍伏虎”比喻戰勝重大困難

鯨吞虎噬:

像鯨魚和老虎壹樣吞食。多比喻吞並土地財物

九關虎豹:

比喻兇殘的權臣。語本《楚辭·招魂》:“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

酒虎詩龍:

比喻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

拒虎進狼:

比喻壹害剛去,又來壹害

踞虎盤龍:

猶言龍蟠虎踞。形容地勢雄偉壯麗

駿波虎浪:

形容迅猛洶湧的波浪

苛政猛於虎:

謂繁重的賦稅、苛刻的法令,比猛虎還要兇殘。據《禮記·檀弓下》載,孔子過泰山時,遇壹婦人在墓旁痛哭。問之,知其翁、夫、子三代,俱死於虎。但她還不願遷離此地,為其能免受苛政之苦。孔子聽了,對他的學生說:“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狼餐虎噬:

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殘酷剝削搜括

狼餐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亦作“狼飡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餐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亦作“狼飡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蟲虎豹:

①泛指兇猛的動物。②比喻惡人歹徒

狼顧虎視:

如狼虎視物。形容威嚴而兇狠

狼前虎後:

前門趕走狼,後門來了虎。比喻壞人接踵而來

狼飧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

狼吞虎餐: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吞虎噬:

像狼虎那樣吞食咬嚼。比喻極為貪婪殘忍

狼吞虎?燕: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吞虎?燕: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亦作“前門去虎,後門進狼”。比喻壹害剛去,又來壹害

前怕狼,後怕虎:

喻顧慮重重,畏縮不前

敲山振虎:

謂故意示警,使人震動

離山調虎:

比喻用計謀調動對方離開原地

麟角虎翅: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間不可多得的人才

龍馳虎驟:

謂群雄逐鹿

龍蹲虎踞:

猶言龍盤虎踞

龍幡虎纛:

將帥之旗

龍飛虎跳:

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虎風雲:

①《易·乾》:“雲從龍,風從虎。”後以“龍虎風雲”喻英雄豪傑際遇得時。②指君臣遇合

龍化虎變: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後因以“龍化虎變”比喻變化莫測

龍江虎浪:

形容慣於興風作浪

龍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鬥誌昂揚

龍拏虎攫:

猶言龍爭虎鬥。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拏虎跳:

猶言龍爭虎鬥

龍拏虎擲:

猶言龍爭虎鬥

龍盤虎踞:

亦作“龍蟠虎踞”。①《太平禦覽》卷壹五六引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後因以“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壯險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為英雄豪傑所盤踞。④喻斑斕的紋理

龍盤虎拏:

虬曲蒼勁貌

龍蟠虎伏:

雄踞貌

龍蟠虎繞:

猶言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龍跧虎臥:

猶言龍蟠虎踞。喻山勢逶迤起伏

龍潭虎窟:

猶言龍潭虎穴

龍潭虎穴:

①龍虎所居之處。喻兇險之處。②喻英雄豪傑聚集之處

龍騰虎蹴:

喻勇猛沖擊,勢不可當

龍騰虎踞:

勢力強盛,雄據壹方

龍騰虎嘯:

聲勢壯盛貌

龍騰虎躍:

①形容矯健有力,生氣勃勃。②形容筆勢飛動遒勁。③喻精神振奮,有所作為

龍跳虎伏:

猶言龍騰虎臥。喻筆勢

龍跳虎臥:

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語本張彥遠《法書要錄》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蕭思話書走墨連綿,字勢屈強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

龍威虎震: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龍驤虎步:

昂首闊步、威武雄壯貌

龍驤虎視:

喻氣勢威武,眼光遠大

龍驤虎嘯:

喻氣概威武

龍驤虎跱:

雄踞貌

龍翔虎躍:

喻奮發有為

龍行虎變:

《易·乾》:“飛龍在天……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又《革》:“大人虎變。”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後遂以“龍行虎變”喻帝王革故鼎新,創制建業

龍行虎步:

喻威儀莊重,氣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龍吟虎嘯:

①龍虎叫嘯。②喻聲音洪大。③喻詩詞聲律豪放峭拔。④喻英雄豪傑叱咤風雲

龍躍虎踞:

喻超逸雄奇

龍睜虎眼:

形容蠻橫霸道

魯魚帝虎:

語出《意林》卷四引晉葛洪《抱樸子》:“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按,今本《抱樸子·遐覽》“帝”作“虛”。後因以“魯魚帝虎”稱傳寫刊印中出現的文字錯誤

猛虎插翅:

比喻強有力者又增添了某種有利條件

猛虎深山:

喻勇武而勢盛。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安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

蟠龍踞虎:

猶言龍蟠虎踞。像盤繞著的蛟龍,像蹲臥著的猛虎。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騎虎難下:

比喻行事雖遇困難,然迫於大勢而不可能中止。語本《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

如虎傅翼:

好像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強者愈強,惡者愈惡

如狼似虎:

①亦作“如狼如虎”。形容勇猛、猛烈。②像虎狼那樣兇狠、殘暴

如龍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三人成虎:

比喻謠言重復多次,就能使人信以為真。《戰國策·魏策二》:“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壹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原王察之矣。’”又《秦策三》:“聞‘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說山訓》:“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壹裏能撓椎。”

三言訛虎:

猶三人成虎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身寄虎吻:

謂把身子置於老虎嘴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生龍活虎:

形容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多用以比喻人活潑有朝氣或文章生動有力

談虎色變:

《二程遺書》卷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常見壹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眾。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嘗真知。真知須如田夫乃是。”原意是說被虎咬過的人才真知虎的厲害。後以“談虎色變”比喻壹提到可怕的事物連臉色都變了

投畀豺虎:

謂將壞人投飼豺虎。表示深惡痛絕

為虎傅翼:

給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助長惡人的勢力

為虎作倀:

傳說被虎吃掉的人,死後成為倀鬼,虎行求食,則為虎前導清道。見《太平廣記》卷四三○引唐裴铏《傳奇·馬拯》。後因以“為虎作倀”比喻做惡人的幫兇

畏敵如虎:

害怕敵人就像害怕老虎壹般。語本《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亮復出祁山”裴松之註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司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畏之如虎:

像怕老虎那樣害怕。形容懼怕到極點

握蛇騎虎:

北魏高祖崩於行宮,彭城王元勰等為防不測,密不訃聞,詔徵世宗會駕。靈柩至魯陽,乃發喪行服。時鹹陽王禧疑勰有異謀,停在魯陽郡外,久之乃入。謂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險至極。”元勰恨之,曰:“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元勰的字)握蛇騎虎,不覺艱難。”見《魏書·彭城王勰傳》。後以“握蛇騎虎”喻身處險境

熊據虎跱:

比喻群雄割據的形勢

燕頷虎頭:

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將、勇士

燕頷虎須:

形容相貌威武

羊落虎口:

喻處於險境,有死無生

羊質虎皮:

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

楊虎圍匡:

《史記·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楊,通“陽”。後因以“楊虎圍匡”指因貌似而產生誤會

養虎傷身:

飼養老虎,自傷其身。比喻縱敵留患

養虎自嚙:

比喻姑息敵人,終致損害自己

養虎自遺患:

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後患

壹虎不河: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原謂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後在元劇中以“壹虎不河”比喻不顧壹切

以肉餧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

引虎拒狼: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進另壹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

引虎入室:

猶言引狼入室

引虎自衛:

比喻依靠惡勢力來保衛自己,反會招來禍患

鷹瞵虎視:

像鷹和虎壹樣兇狠貪婪地註視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鷹揚虎視:

如鷹飛揚,似虎雄視。形容威武奮勇

鷹揚虎噬:

如鷹飛揚,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揚威,窮兇極惡

魚魯帝虎: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與虎謀皮:

本作“與狐謀皮”。喻所謀之事有害於對方的切身利益,終難達到目的

與虎添翼:

給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給力量或才能很強的人以助力,使其更強

雲龍風虎:

①語本《易·乾》:“雲從龍,風從虎。”後世多以雲龍風虎比喻君臣。②喻指英雄豪傑。③古代兵陣名

照貓畫虎:

貓與虎的外形有相似之處,因以喻照樣模仿而僅得其仿佛

縱虎出柙:

放虎出籠。比喻放走強有力的敵人,貽患無窮

縱虎歸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放走兇強的敵人,留下禍根

坐山觀虎鬥:

比喻暫不介入各方間的爭鬥,俟機從中漁利。語出《史記·張儀列傳》:“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壹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壹舉果有雙虎之功。”

回答者:快樂大笑姑婆 - 試用期 壹級 3-23 19:58

虎嘯生風 虎視眈眈 狐假虎威 虎背熊腰 龍騰虎躍 虎虎生威 如虎添翼 放虎歸山 狼吞虎咽 虎口拔牙 虎怒震墮 雲龍風虎 虎略龍韜 龍吟虎嘯 龍爭虎鬥 龍潭虎穴 虎尾春冰 龍行虎步 九牛二虎 三人成虎 生龍活虎 羊入虎口 放虎歸山 虎視耽耽 虎踞龍盤 虎變龍蒸 虎步龍行 調虎離山 虎兄虎弟 虎虎生威 鷹揚虎視 與虎添翼 引虎自衛 雲龍風虎 與虎謀皮 降龍伏虎 舄烏虎帝 羊質虎皮 養虎遺患 虎不食兒 虎口余生 虎入羊群 虎尾春冰 狐虎之威 放虎自衛 虎父無犬子 畫虎不成反類犬

臥虎藏龍 虎毒不食子 龍爭虎鬥 不如虎穴,焉得虎子

降龍伏虎 惡虎撲羊

回答者:冰涼的涼冰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3-23 20:04

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虎變龍蒸:

謂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

虎步龍行:

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凡,如龍虎之姿

虎超龍驤:

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黨狐儕:

比喻兇惡狡黠之輩

虎鬥龍爭:

比喻群雄互相爭鬥

虎踞鯨吞:

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並

虎踞龍盤:

亦作“虎據龍蟠”。亦作“虎踞龍蟠”。形容地勢極峻峭險要

虎口扳須:

比喻冒極大的危險

虎口餘生:

比喻經歷極大的危險,僥幸得生

虎窟龍潭:

比喻極艱險的境地

虎略龍韜:

兵書的代稱。亦指用兵的謀略

虎目豕喙:

古人謂貪婪無厭之相

虎皮羊質:

語本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比喻外強中幹

虎視眈眈:

形容像猛虎壹樣兇狠地註視著

虎視鷹瞵:

形容兇狠地註視著,將欲有所攫取

虎視鷹揚:

謂雄視高翔,甚有威儀

虎體原斑:

比喻出身高門貴族,富貴本自有,不待外求

虎頭蛇尾:

比喻做事起初聲勢浩大,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虎頭燕頷:

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說是萬裏封侯之相

虎尾春冰:

比喻極其危險的境地

虎臥龍跳:

形容字勢雄強超逸。語出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虎嘯風馳:

謂事物之相互感應

虎嘯風生:

比喻英雄乘時奮起

虎嘯狼號:

比喻強暴者欲有所掠奪時的叫囂

虎嘯龍吟:

形容歌聲雄壯而嘹亮

虎穴得子:

比喻詩文貼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虎咽狼飡: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虎躍龍驤:

形容威武雄壯

虎擲龍挐:

比喻群雄相爭

虎子狼孫:

比喻兇暴貪殘的人

幫虎吃食:

亦作“幫狗吃食”。比喻幫壞人作壞事

暴虎馮河:

典出《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杯弓市虎:

謂捕風捉影,疑慮重重,自相驚擾

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內的熊。比喻被囚的惡人

藏龍臥虎:

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後以“藏龍臥虎”比喻潛藏著人才或不同尋常的人

鴟目虎吻:

如鴟之目,如虎之口。奸狠兇惡貌

螭盤虎踞:

猶虎踞龍盤

初生之犢不懼虎:

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幹,無所畏懼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壹害又來壹害

垂餌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險地

刺虎持鷸:

喻待機行事,壹舉兩得

打虎牢龍:

猶言打鳳牢龍

打死虎:

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眈眈虎視:

像老虎壹般地威視著。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

《屍子》:“中黃伯曰:余左執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後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

調虎離山:

比喻為了便於乘機行事,設法引誘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

斷蛟刺虎:

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後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餓虎撲食:

形容動作迅速而猛烈

餓虎吞羊:

形容迅猛貪婪

放虎歸山:

比喻放走敵人,貽患無窮。語本《三國誌·蜀誌·劉巴傳》“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裴松之註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放虎遺患:

謂放掉老虎,必留後患

放虎自衛:

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

風從虎,雲從龍:

《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後因以“風從虎,雲從龍”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風虎雲龍:

比喻聖主、賢臣的遇合

馮河暴虎:

猶言暴虎馮河

鳳嘆虎視:

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甘冒虎口:

謂甘願冒著生命危險

狐虎之威:

比喻權勢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壹》:“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後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別人的威勢或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

畫虎不成:

“畫虎不成反類狗”的略語

畫虎不成反類狗:

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反貽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畫虎刻鵠:

①《東觀漢記·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