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有哪些咬文嚼字的故事

有哪些咬文嚼字的故事

賈島壹次在想壹句詩‘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好壹點的時候,壹不小心頂撞了韓愈的轎隊,結果韓愈不但沒生氣,反而幫賈島參謀,最後認為‘敲’字較好,因為僧人壹般懂禮教,不會不敲而推的。

就是這個典故,比喻反復斟酌品味來挑選。

其實象做詩做到賈島那樣,實在苦悶得很,哪還有什麽詩的韻味呢。

京口瓜洲壹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寫完後,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壹到江南是什麽景象,缺乏詩意,想了壹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 字。後來細想壹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壹些,寫出了春風的壹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壹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壹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壹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裏,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壹張紙,把原詩中 “春風又到江南岸”壹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