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臂的古義

臂的古義

臂的古義如下:

1、臂表示意誌:在古代文言文中,臂常常被用來表示統治者的意誌,通常用來表示政治力量、國家權威或者法律權威。比如《漢書蔡談傳》裏有“可使樂不淫,收放臂以官”這句話,表示蔡瑣可以既能放任眾人,又能嚴厲施行法律,這就是臂的意思。

2、臂表示威嚴:在古代文言文中,臂常常表示壹種威嚴,表示壹個統治者的震懾力。例如《楚辭采薇衛炎》裏的“未知臂安滅,不復無節乎”,表示統治者的措施在全國都生效了,沒有人敢違抗統治者的意誌,這就是臂的意思。

3、臂表示情感:在古代文言文中,臂也常常可以表示壹種情感。比如《漢書唐敬宗傳》裏的“孝子敬宗,束臂放涕,表示孝子敬宗,以至於無法控制情感,這就是臂的意思。

4、臂表示擁抱:也可以用臂表示擁抱,表示愛和親情。比如《漢書趙括傳》裏的“重得朝歡,出赴擁臂”,趙括出赴擁抱朝廷,表達了自己的愛和親情,這就是臂的意思。

資料擴展:

臂,漢語壹級字,讀作臂(bì或bei),臂(bì):從肩到手腕的部分: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妳壹臂之力。

字源演變

幫紐、錫部;幫紐、寘韻、卑義切。形聲字。《說文》:“臂,手上也。從肉,辟聲。”《廣雅·釋親》:“肱謂之臂。”今謂之“胳臂”。

引申之,動物的前肢也稱“臂”。《莊子·人間世》:“汝不知乎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又器械上似臂的部分也稱“臂”。《墨子·雜守》:“梯兩臂長三尺。”漢字“臂”的演化。

康熙字典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3畫;《唐韻》《集韻》《韻會》義切,音嬖。《說文》手上也。《廣韻》肱也。《增韻》腕也。《正字通》今謂自肩至肘曰臑,自肘至腕曰臂。《釋名》臂,裨也,在旁曰裨也。

《又》殿也,高厚有殿遌也。《山海經》大荒之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又》長臂國,捕魚水中,兩手各操壹魚。又牲之肩腳亦謂臂。《禮·少儀》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疏》臂臑,謂肩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