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百家姓 牛姓詳細解釋

百家姓 牛姓詳細解釋

分類: 社會民生

解析:

牛(Niú)周朝建立以後,封商朝皇族微啟於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了宋國。微子啟有後人名叫牛父,曾任宋國司寇。宋武公時,長逖軍隊進攻宋國,牛父率軍抵禦,不幸戰死,後來其後世子孫以他的字“牛”作為自己的姓氏。另外壹支牛姓是由寮姓改姓而來的,北魏時有壹個名叫寮允的大臣,被賜姓牛,其後世子孫也隨之以牛為姓。牛弘是隋朝的吏部尚書。牛僧孺是唐朝時的宰相,是壹位著名的政治人物,著有《玄怪錄》。

《百家姓》詳解

1and2.bokee/blog/2605668

壹、姓氏源流

牛(Niú)姓源出有四:

出自子姓,是商朝開國帝王湯的後裔,以王父字為氏。始祖為宋微子啟。據《通誌·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唐書·世系表》所載,周朝建立以後,封商朝皇族微子(紂王庶兄)於宋地(今河南省商丘),以奉湯王之祀,建立宋國。微子之後有人名牛父,官宋國司寇(掌管刑獄)。宋武公時,遊牧民族長逖人進攻宋國,牛父率軍抵禦,不幸戰死。他的兒子便以王父字為姓,稱牛氏。

2、出自尞姓改為牛姓。據《隋書》及《路史》所載,隋代牛弘,其父尞允,在北魏朝廷做官(侍中)時,被賜恢復祖姓牛氏。古代尞、寮、了常通用,故尞也作寮、了等姓。(壹說三國時魏國名將牛金,被司馬懿毒殺,其家人避難逃亡,因祖先名宜僚,改姓尞氏。至尞允賜復本姓)。

3、形成於民間。農家與牛為伴,終日不離,有的就以牛為姓;在北方有壹種說法,砸鍋牛是壹家;還有壹種說法,姓牛的祖先是以放牛為生,故以職業為姓。

4、出自他族改姓而來和有牛姓:

① 明清時雲南麗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總有牛姓,為納西族。

② 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歸鑲黃旗包衣管領。

③ 今滿、藏、土家、蒙古、東鄉、回、朝鮮、彜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牛父。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開國皇帝商湯的後裔。周武王滅紂後,封商朝皇族微子於宋地(今河南省商丘),建立宋國。微子之後有牛父,官任宋國司寇(掌管刑獄)。宋武公時,遊牧民族西戎狄人屢次犯宋,牛父曾率軍敗敵於長丘。後在壹次作戰中,不幸壯烈殉國。因其為國而死,後世子孫即以其字為氏,稱牛姓。他們尊牛父為牛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由上可知,牛姓在春秋時發祥於今河南商丘,公元前286年,即戰國後期,宋被齊、楚、魏三國瓜分,子孫散亡各地。此際,見諸史冊之牛姓人有:秦國大儒牛缺、趙國大將牛翦,以及趙國人牛畜等,說明此際牛姓有入今河北、陜西等地者。兩漢時期牛姓歷史人物有:張掖太守牛商、禦史大夫牛抵、護羌校尉狄道(今甘肅省臨洮)人牛邯、外黃令隴西人牛述以及董卓的兒女親家牛輔等。牛商後又到扶風任職,牛輔為董卓(董為甘肅省臨洮人)親信,從其經歷來看,二人也應為陜甘壹帶人,可見此際牛姓在隴西已初具規模。魏晉南北朝時期,軍閥紛爭,夷族入侵,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有中原壹帶之牛姓徙居江南,但人數不多。雖隴西之牛姓與他族毗鄰,但遠離中原是非之地,故所受波及不大,反而人丁興旺,繁衍昌盛起來,並形成牛姓歷史上最重要的郡望——隴西郡。隋唐之際,隴西之牛姓更勝,可謂名人輩出,高官不斷,如大雅君子牛弘,及其裔孫後任唐相的牛僧孺,以及牛僧孺之孫、詞人牛嶠,還有牛嶠之侄牛希濟,皆有名於當世,並名垂青史,此際隴西名人尚有在唐為相的牛仙客等。唐末至五代,再壹次使中原百姓陷入兵荒馬亂的無奈困境中,不得不顛沛流離徙奔四方。時陜甘之牛姓有南遷四川,東越黃河進入山西者,而中原之牛姓則播遷於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宋元之際,山西的牛姓開始昌盛起來。明初,山西牛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遷於河南、安徽、山東、河北、東北三省等地。清代,有山西牛姓走西口到內蒙、河南牛姓闖關東到東北,此際牛姓已廣布全國各地,並有渡海赴臺,遠徙海外者。如今,牛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河南多此姓,其人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壹,另外,山西亦多此姓,兩省牛姓約占全國漢族牛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牛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壹百壹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壹四。

三、歷史名人

牛 邯:狄道人,東漢名將。才氣勇力俱全,雄威邊陲,官護羌校尉,後擢大中大夫。

牛 弘:安定鶉觚(今甘肅省靈臺)人,隋朝大臣。性寬厚,好學博聞,隋文帝時任禮部尚書,致力貫徹各級地方官吏皆由中央任免的政策。擅長文學,精通律令。有《牛奇章集》。

牛 嶠:隴西人,唐末官吏、詞人。乾符年間進士、歷官拾遺、補闕、校書郎。王建鎮蜀,辟為判官,及開國,拜為給事中。今輯《牛給事詞》。

牛 臯:汝州魯山(今屬河南省)人,南宋抗金名將。為嶽飛副將,收復隨州、襄陽,又馳援廬州,敗金兵。後隨嶽飛鎮壓楊麽起義,楊麽攜鐘相子鐘義投水,他入水擒獲。後擢荊湖南路馬步軍副總管。1147年,被秦檜使人毒死,遺言謂“所恨南北通和”。

牛 富:霍丘(今屬安徽省)人,南宋抗元名將。曾守襄陽五年,後移駐樊城,率軍死守,拒不投降,城破後,身受重傷,以頭觸柱赴火而死。

牛 鑒:甘肅武威人,清朝大臣。嘉慶年間進士。1841年任兩江總督,鴉片戰爭時,畏敵如虎,不戰而走,致使英艦長驅而入南京江面,後隨耆英至英艦簽訂《南京條約》,不久被革職議罪。

牛仙客:鶉觚人,唐代大臣。任河西節度使時,省用所積巨方。後歷任工部尚書、宰相等職,任相期間,獨善其身,僅唯諾而已。

牛僧孺:安定鶉觚人,唐朝大臣。唐末牛李黨爭中牛黨的代表人。在穆宗、文宗時二度為相,又屢次遭貶。著有傳奇集《玄怪錄》。

牛希濟:隴西人。五代十國時官吏、詞人。前蜀時,累官至翰林學士、禦史中丞。蜀亡,入洛,任後唐雍州節度使。今輯有《牛中丞集》。

牛存節:青州博昌(今山東省壽光),五代十國時後梁大將。其勇武果決,節操高尚,野戰攻城,無堅不摧,因而威名遠揚,為梁末帝所器重,更難得的是他忠心不二,有大將風範,累官至檢校太保、同州節度使。

牛興祖:晉寧襄陵(今山西省襄汾)人,元代官吏。歷中書省掾、刑部主事、工部主事,後擢大都兵馬指揮使,累官至雲南行省參知政事。

牛天畀:山西省太谷人,清代將領。乾隆年間武進士,累官至貴州省提督,曾率川北官兵會剿苗民,先後屠戮上萬,後被苗民擊斃。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中記載:牛氏望出隴西郡。

隴西郡:戰國時秦國置郡。治所在狄道,故城在今甘肅臨洮南。轄境相當今甘肅東鄉以東,武山以西,禮縣以北等地。三國魏移治襄武,故城在今甘肅隴西南。

2、堂號

隴西堂:實際上和牛姓望族郡號通用,隴西是牛姓繁衍發展中心,後世牛姓人不論走到哪裏,只要打出這個堂號,便會相認是同宗,最初都來自“隴西”,相互交談,倍感親切,有事相助,盡心盡力。

太史堂:源自唐朝詩人牛鳳及,撰有《唐書》。牛鳳及是牛弘的曾孫,官至中書門下侍郎,撰《唐書》,壹百壹十卷。因壹生主要功績是修國史,故堂號叫“太史堂”。既是紀念性的專用堂號,自然有歌功頌德之意。

此外,牛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大雅堂”、“惟明堂”等。

五、宗族特征

1、牛姓起源於宋微子之後牛父。與其姓氏壹樣,牛姓多勤苦勞作,踏實肯幹之人。

2、牛姓源於北而盛於北。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所載,明清進士牛姓及第者***有六十五名,其中南方人僅有兩名,人言江南才子山東將,其寥寥幾人足以表明牛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

============================================================

牛姓宗祠通用對聯

〖牛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姓啟牛父;

望出隴西。

——佚名撰牛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牛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壹、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廬州卻賊;

校尉平羌。

——佚名撰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名將牛臯,字伯元,魯山人,出身射士。曾聚眾抗金,後歸宋跟從嶽飛,攻克隨州,馳援廬州,擊退金軍。隨嶽飛進軍中原,直抵黃河尚岸,屢立戰功,官至承宣使。因反宋金議和被秦檜派人毒死。下聯典指東漢狄道人牛邯,字儒卿,勇力俱全,以才氣雄於邊陲,光武帝時任護羌校尉,曾與來歙平定隴右。

-----------------------------------------------------------------

〖牛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瑞日波中上;

仙禽霧裏低。

——佚名撰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牛鳳及《奉和受圖溫洛應制》詩句聯。

-----------------------------------------------------------------

〖牛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禦史休祥預報;

天官選舉惟明。

——佚名撰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太子少師牛僧孺,歷官禦史中丞。下聯典指隋代吏部尚書牛弘的事典。牛弘,字裏仁,鶉觚人。有文集。

子孫賢族乃大;

兄弟睦家之肥。

——佚名撰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河南省濟源市西石露頭村牛氏祠堂門口兩邊八字墻聯,內容明白如話,寄托著祖上對後輩子孫的殷切期望。

-----------------------------------------------------------------

〖牛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為民自願稱孺子;

相國樂於獻丹心。

——佚名撰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析取自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句意。

應貞女詩文應夢;

奇章公邂逅奇緣。

——佚名撰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牛肅長女牛應貞,少年聰穎,十三歲時,能誦佛經二百余卷、儒經子史數百卷,曾在夢中誦《左傳》,壹字不漏。往往熟睡中與人談論,數夜不停。下聯典指唐代大臣牛僧儒,字思黯,安定鶉觚人,“牛李黨爭”牛派首領,兩度任宰相,封奇章郡公,相傳他曾夜裏迷路,入薄太後廟,邂逅戚夫人、太真、潘妃、綠珠等,相互吟詩。天明時辭去,回頭壹看,原來是壹座荒廟。

潁水壹支分派久;

涎河兩岸蔔居多。

——佚名撰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林泉縣定廟牛氏宗祠聯。牛氏自元代初年遷來,已成當地大姓,民諺說:“磚集劉,黃嶺侯,趕不過涎河沿的壹群牛。”

十八祖平陽世澤;

五百年毫西名門。

——佚名撰牛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河南省偃師縣牛氏家廟堂聯。

-----------------------------------------------------------------

〖牛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好學博文,史稱大雅君子;

清操正氣,人號廉潔自將。

——佚名撰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魏時,寮(後賜姓牛)弘,在隋朝任吏部尚書,人稱“大雅君子”。下聯典指宋代寶章閣待制牛大年,字隆叟,揚州人。壹生精操,所至廉潔自將。

樞府轉環,奠唐甌於中葉;

銓曹秉鑒,調隋鼎之初硎。

——佚名撰牛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牛僧儒,官居相位,文宗時與李宗閔結黨,權震天下,時稱“牛李”。下聯典指隋牛弘,好學博聞,寡欲清高。隋初為秘書監,清開獻書之路,修五禮,立明堂,拜吏部尚書,封奇章郡公。史稱“大雅君子”。

============================================================

附錄壹:牛姓典故、趣事

〖最佳牛氏賀婚聯〗

繡閣團圓同望月;

香閨靜好對彈琴。

——清·紀昀賀牛稔文之子新婚聯

清朝乾隆年間,天津地方官牛稔文之子娶妻,《四庫全書》的總編纂紀曉嵐書贈了這副賀婚聯。上聯暗用“牛郎織女”的故事,下聯隱嵌“對牛彈琴”的成語。此聯妙就妙在賀牛氏婚喜,上下聯均說“牛”,但聯語字面卻無牛,耐人尋味。這副對聯被後人推為最佳的嵌典姓氏賀婚聯。(下附“牛郎織女”和“對牛彈琴”的典故)

〖中華成語:對牛彈琴〗

述源:漢·牟融《牟子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各其耳矣。”

源出:古代有個很有名的音樂家公明儀,能彈得壹手好琴,但輕易不給人彈。在城裏住著太過嘈雜,便搬到農村幽靜處,飲酒彈琴,好不痛快。

壹天,他見牧童騎牛放牧,吹著竹笛,悠閑自在,便突發 奇想,人民都說我彈琴到深處,聽者都想翩翩起舞,我何不彈奏壹首歡快的曲子,讓牛給我跳舞呢?於是公明儀就認真地彈奏起來,彈得滿頭大汗,但牛只是低頭吃草,仿佛無動於衷。

公明儀很是喪氣,手按在琴上,無意間發出“哞哞”之聲,那牛立即豎起耳朵,擡頭望來。公明儀自覺得可笑:“牛把我的琴所發出的聲音當成是小牛叫了。”

今喻:譏笑聽話的人不懂所說的是什麽。也諷刺說話的人不看對象,白費口舌。

〖民間故事:牛郎織女〗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壹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壹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裏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壹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壹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裏有壹頭病倒的老牛,妳去好好餵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妳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壹捆捆草,壹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擡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壹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壹個月,白天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壹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壹起下凡遊戲,在河裏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壹男壹女兩個孩子,壹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壹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壹揮,壹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擡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壹年壹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

附錄二:牛氏祖宗訓

家譜受修譜時代的局限、階級的局限,有不少內容需要我們批判繼承,但也有好多內容,如壹些祖宗訓、家規等,保存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需要我們學習借鑒。在各地牛氏家譜中,常見到如下“三訓”:

敬老訓

對待長輩,定要尊敬。出必告訴,返必回稟。

早晚問安,聆聽教誨。所托之事,盡心完成。

贍養老人,義不容辭。念念不忘,衣食住行。

老人患病,快請醫生。確保長輩,身心康寧。

同輩訓

兄弟和家業自興旺,姊妹和親友情意深。

夫妻和百年同偕老,姑嫂和家中少糾紛。

妯娌和家事樣樣順,叔嫂和全家都歡欣。

同輩之間團結緊,黃土也能變成金。

親如手足福滿門,萁豆相煎禍臨門。

教子訓

生就為人子,當報父母恩。

父母諄諄教,牢牢記在心。

行成在於思,業精在於勤。

成就棟梁材,利國又利民。

辦事秉公論,勿做勢利人。

父母年事高,贍養要盡心。

遺棄父母者,非吾牛門人。

類似這樣的家訓、族規,蘊含著老壹輩的心願,也是他們生活經驗總結,寓意深刻,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是極為有益的。

牛氏尋根問祖

牛氏民間傳說

牛氏史實依據

牛氏遷徙繁衍

牛姓歷代名人

牛氏家譜宗祠

牛氏世系譜

牛氏字輩譜

中國人民 *** 牛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bbs.lnd/dispbbs?boardid=112&id=7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