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譬況法
譬況就是采用打比方的形式,用音近或同音字註音的方法。譬況法往往比況描寫被註字音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例如《淮南子·地形訓》:“其地宜黍,多旄犀”。高誘註:“旄讀綢繆之繆,急氣言乃得之。”
(二)讀若法
讀若又叫作“讀如”,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給被註字註音。我國最早的字書《說文解字》大多使用此法註音。如《說文解字》“訄,迫也。讀若求。”《禮記·儒行》:“起居競信其誌。”鄭玄註:“信,讀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三)直音法
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標註讀音的方法。直音法是對譬況法和讀若法的繼承與發展,與譬況法和讀若法相比,直音法有明顯的優點。古書中運用直音法的例子有:《漢書·武帝紀》應劭註:“貤,音移。”《漢書·地理誌》孟康註:“沮,音俎。”
(四)反切法
反切,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壹種雙拼制註音法。第壹個字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聲母;第二個字為反切下字,表示韻母和讀音的聲調。即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如《廣韻》:“緩,胡管切。”“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uan)。
反切比其以前的註音方法有很大的進步。自隋唐時代開始,直到漢字註音符號的出現,反切法壹直在字典中被用來為漢字註音。但是反切法也是存在缺陷的,人們必須尋求更準確的方法為漢字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