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河溝中沈積的泥沙:~泥。~溉。
3.同“瘀”。
〈名〉
(形聲。從水,於(yú)聲。本義:水中沈澱的泥沙)
同本義 [silt]
春夏幹燥,少水時也,故使河流遲,貯淤而稍淺。——《漢書》
又如:淤灘(淤泥形成的灘地);引淤肥田
泥沙沖積成的地帶 [sludge]
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宋·蘇軾《河復》
淤灌
yūguàn
[warping] 放淤蓄積挾帶泥沙的水以淤高低窪地區
淤積
yūjī
[accumulation of mud;sedimentation] 淤泥沈積;淤塞堆積
淤泥
yūní
[mud;silt]∶河湖池塘裏底部的泥沙
出淤泥而不染。——宋·周敦頤《愛蓮說》
[ooze;slurry]∶參見“軟泥”
淤塞
yūsè
[silt up] 沈積的泥沙使水流不暢
淤血
yūxuè
[extravasated blood] 凝滯的血液
淤滯
yūzhì
[silt up;be retarded by silt]∶泥沙淤塞河道,水流不暢
淤滯的河流
[stasis]∶身體上某處血液凝滯
yūpang
淤胮:身體,臉部浮腫
1. 粵語:jyu1 jyu2 jyu3
2.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 wu1 ji2 [梅縣腔] j1 [海陸豐腔] wu1 ri2 [東莞腔] ji1 [寶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vu1 [客語拼音字匯] yi1
3. 潮州話:余3(飫)
希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