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shì]
部首:日
五筆:JGHU
筆畫:9
[解釋]1.表示解釋或分類:他~工人。《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2.表示存在:滿身~汗。 3.表示承認所說的,再轉入正意,含有“雖然”的意思:詩~好詩,就是太長了。 4.表示適合:來的~時候。 5.表示任何:凡~。~活兒他都肯幹。 6.用於問句:他~走了嗎? 7.加重語氣,有“的確”、“實在”的意思:天氣~冷。 8.對,合理,與“非”相對:~非。他說的~。實事求~。 9.認為對:~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表示應承或同意(單說壹個“是”字):~,我就去。 11.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2.助詞,把行為對象提前表示只這樣做:惟妳~問。惟利~圖。 13.姓。
問題二:去是獨體字嗎還是上下結構 赤字是單壹結構,就是獨體字。 不可能是土字頭,去土字余下的部分不成字。
問題三:上下結構的字,大神們看有沒有,讀什麽字。 查無此字
希望莪的答復對妳有所幫助~~~~~~~~
問題四:總字到底是上中下結構還是上下結構的 總字從字形上看是上中下結構,但現在的字典裏都沒有上中下結構,像上中下結構的字,如:草,竟,等等都可以歸為上下結構。所以總字可說成是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區別:
顧名思義,上下結構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的,
而上中下結構是由上中下三個部分組成的。
像上中下結構的字,如:草,竟,等等都可以歸為上下結構, 所以,現在的字典裏都沒有上中下結構。
漢字結構偏旁組合方式:
(1)上下結構:思,歪,冒,安,全
(2)上中下結構:草,暴,意,竟,競,
(3)左右結構:好,棚,和,蜂,灘,往,明
(4)左中右結構:謝,樹,倒,搬,撇,鞭,辯
(5)全包圍結構:圍,囚,困,田,因,國,固
(6)半包圍結構:包,區,閃,這,句,函,風
(7)穿插結構:噩,兆,非
(8)品字形結構:品,森,聶,晶,磊,鑫,焱
問題五:壹個?壹個其 上下結構讀什麽 老師 箕
讀音:[jī]
部首:竹
五筆:TADW
釋義:
1.用竹篾、柳條或鐵皮等制成的揚去糠麩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稱“簸箕”):~帚。
2.簸箕形的指紋,不成圓形:鬥(dǒu)~。
3.星名,二十八宿之壹。
4.姓。
中意stp保溫工程的回答,請采納。
問題六:上下結構壹字,上“父”下“口”如題,讀啥 上下結構,上“父”下“口”是“各”的異體字.1、見《中華字海》896 頁;2、見在線《異體字字典》截圖
問題七:上面壹個處理的“處”字,下面壹個“日”字 上下結構讀什麽 1讀音編輯
字音:zǎn ㄗㄢˇ
2字義編輯
(1)
田字格中的“昝”字
用同“咱”。我
例:妳那裏問小僧敢去也那不敢,我這裏啟大師用昝也不用昝。《西廂記》
(2)姓
昝姓起源有三:
①、由咎姓變化而來。咎,上古時有多種含義,後專指災禍,因不吉利,在咎字的口中加壹橫,成為昝姓。咎姓起源很早,商代時有大司空咎單,家族昌盛,時姓咎,後改昝姓。
②、以部落名為姓,源於四川蜀人。春秋時,蜀中有部落,以昝為名。後中原文化進入蜀中,昝姓隨之融合於它姓,成為土著的姓氏,而離開蜀中的昝部落人便以部落為姓氏,成為昝姓的壹個由來。
③、他姓改姓昝。如南北朝後魏有叱盧氏、昝盧氏,入中原後均改為昝氏。
(3)表示時間的模糊位置。
例:妳多昝來的?
問題八:五筆中“去”是上下結構嗎?要怎樣理解上下結構? 去 ,fcu 是上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