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qí?1 橫 2 豎 3 撇 4 點 5 橫 6 豎 7 豎 8 橫 9 橫 10 橫 11 撇 12 點?
棋,漢語常用字? ,讀作qí,最早出現於甲骨文 ,由“木”和“其”構成。“其”字表示幾案上有簸箕,整個字的意思是幾案上有像簸箕橫豎成行條紋的木制品。它指圍棋盤,引申表示各種棋。
棋,甲骨文(木,小木塊)(其,箕筐)(雙手,抓持),造字本義:博弈玩具,在箕筐內投擲有不同記號的若幹小木塊,或手持盛有小木塊的箕筐不斷搖動,以小木塊記號的組合結果定輸贏。
隸書及楷書則又將篆文下形上聲的字形改為左形右聲的結構。在六書中,甲骨文字形屬於形聲兼會意;篆文及隸書、楷書的字形則屬於形聲。 新中國成立後,“棊”和“碁”作為異體字並入了“棋”字。
說文解字
博棊。從木其聲。渠之切。
康熙字典
同棊。
又《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基。《集韻》根柢也。或作檱。《史記·律書》萬物根棋。
(棊)《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或作碁、櫀,通作棋。《說文》博棊。《徐曰》棊者,方正之名。古通謂博弈之子為棊。
又《楚辭·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註》樗蒱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