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康熙字典成書於哪個朝代

康熙字典成書於哪個朝代

《康熙字典》成書於清朝。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玉書、陳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匯》、張自烈《正字通》兩書的基礎上加以增訂的。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淩紹雯、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壹。

《康熙字典》的價值:

《康熙字典》作為我國古代字書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點:收字多,字之別體、俗寫均錄,字體似而音義異者編為“疑似”,另列“備考”、“補正”;註音最全面,搜羅字音完備,凡是韻書所載依序排列;釋義求古,義例多為原始出處。這些優點極大方便了經復古思想濃郁的封建士子,故而被譽為“體例精密,考證賅洽,誠字學之源藪,藝苑之津梁”。

雖然它也有缺點,自清王引之到現代,代有研究補正者,且嗣後在其基礎上出現了《漢語大字典》、《中文大字典》,但是由於編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註重“古”而後繼者服務於“今”,故至現代時,《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閱讀古籍、整理古文獻、從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參考書,尤其是在俗文學研究如敦煌學領域,它是手頭必備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