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的拼音chén,shèn。
說文解字註:諶,誠、諦也。釋詁。諶,信也。許曰誠諦。未詳。疑諦乃締之誤。從言,甚聲。是吟切。七部詩曰。天難諶斯。大雅文。今詩作忱。毛曰:忱、信也。按諶忱義同音近。古通用。今詩其命匪諶。心部作天命匪忱。
康熙字典註釋:《唐韻》《韻會》是吟切。《正韻》時任切。並甚平聲。《說文》:誠諦也。《爾雅·釋詁》:信也,誠也。《書·鹹有壹德》:天難諶,命靡常。傳:諶,信也。《楚辭·九章》:諶荏弱難持。註:諶,誠也。
諶字造句:
1、蕭諶,字彥孚,南蘭陵蘭陵人也。
2、高宗謀廢少帝,既與蕭諶及坦之定謀。
3、王晏聞之曰:“誰復為蕭諶作甌箸者”。
4、七月,蕭鸞派衛尉蕭諶領兵沖入宮中,誅殺蕭昭業。
5、有了蕭諶等人的參與,蕭鸞開始剪除蕭昭業的親信。
6、詔曰:“蕭諶擢自凡庸,識用輕險,因藉幸會,早預驅馳”。
7、蕭鸞先使蕭諶、蕭坦之奏請皇帝,以周奉叔出任青州剌史。
8、蕭坦之是蕭諶的族人,曾任東宮的直閣將軍,亦為武帝所信任。
9、內外禁衛勞舊主帥左右,悉付蕭諶優量驅使之,勿負吾遺意也。
10、蕭諶派人用帛粗略地給蕭昭業包紮了壹下,以肩輿把他擡出延德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