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濕”的“濕”寫法是點、點、提、豎、橫折、橫、橫、豎、豎、點、撇、橫,漢字詳細介紹如下;
1、簡介:濕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表示所含水分多的“濕”本作“溼”,該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為潮濕的。由潮濕又引申為沾濕。《說文》另有“濕”字,該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是古水名。古籍中多用來代替“溼”。如《易乾》:“水流濕,火就燥。”《第壹批異體字整理表》將“溼”作為“濕”的異體字淘汰。
2、文字源流:《說文解字》將“溼”與“濕”分列為兩個字頭,二字含義各不相同,其實它們也有相通的地方。從漢隸以來,經籍多有以“濕”為“溼”者,現代整理漢字時將“溼”作為異體字並入了“濕”。
3、說文解字: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東郡東武陽,二誌同,今山東曹州府朝城縣縣東南有東武陽城是也。《前誌》東武陽下曰:禹治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裏。過郡三者,東郡、平原、千乘也。《水經》曰:河水,又東北過高唐縣東。註雲河水於縣漯水註之。漯水上承河水於東武陽縣東南,而北逕武陽新城東。又逕東武陽故城南。
4、康熙字典:《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托合切。竝音踏,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註》濕水,出累頭山,壹曰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