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是誰創造的文字

是誰創造的文字

漢字是倉頡創造的。

壹、倉頡造字的簡介

倉頡[jié]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壹,倉頡造字的地方叫“鳳凰銜書臺”。出自《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倉頡,稱倉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規範和使用,在創造漢字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文明的傳承做出了不朽的功績。

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壹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二、典故出處

原始版本:倉頡造字,出自《荀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著作。《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漢代高誘註:“倉頡始視鳥跡之文造書契,則詐偽萌生;詐偽萌生,則去本趨末,棄耕作之業,而務錐刀之利。

天知其將餓,故為雨粟;鬼恐為書文所劾,故夜哭也。鬼或作兔,兔恐見取豪(毫)作筆,害及其軀,故夜哭。”《荀子·解蔽》:“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呂氏春秋》:“奚仲作車,倉頡作書”。

造字過程與倉頡造字處

壹、造字過程

漢字的誕生非壹人壹手之功,是先民長期累積發展的結果。近代考古發現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約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流傳下來的倉頡造字的傳說,說明倉頡應當是在漢字發展中具有特別重大貢獻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漢字的集大成者。

二、倉頡造字處

倉頡造字的傳說在全國流傳的更為廣泛。《淮南子·本經訓》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爪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

由於倉頡造字的貢獻實在太大,所以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和遺跡遍布黃河中下遊許多地方。其中,臨汾的洞兒村即今堯廟鎮西趙村影響較為廣泛。

據說,漢唐以來,村中壹直建有倉頡祠堂,稱作“倉頡聖祠”,每年春天都要進行祭祀活動。該祠有房屋400余間,祠內兩廂,壹邊為崇文會館,壹邊為培英義莊,鄉會試在此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