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簡帛文字是指中國古文字的壹種,流行於春秋戰國之際以及秦漢時期。
簡帛文指秦至漢初保留著篆隸寫法的、刻在竹簡或寫在布帛的文字。現代學者也常常把簡、帛相提並論。東漢中期蔡倫改造造紙術之後,簡牘帛書逐漸被取代。
秦至漢初的簡帛多為隸書,但篆意較深,是秦篆走向漢隸的過渡型態。過去講古文字學壹般止於先秦,李學勤則認為應放寬至漢初,理由是當時的文字仍含有較多的古文字因素。
出土的簡帛多為佚書秘籍,且年代久遠,自是無庸置疑的善本,但就已知的研究裏,有傳本可比較者,其間有差異者,不壹定簡帛比傳本好。
擴展資料:
簡帛文字從字體上大致分為三類:
1、楚系簡帛文,字體為戰國古文。
2、秦至漢初簡帛文,字體為篆隸(也叫古隸)。
3、漢中期之後的簡牘文,字體為隸。
簡帛書籍多見通假字。例如周易經文中的卦名便許多通假,且今本都是本字,帛書的都是借字,並無深文奧義可尋。
百度百科-簡帛文
百度百科-簡帛
人民網-3400個簡帛文字被“找回” 介於篆隸源於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