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涅磐”這個詞是什麽意思?如題 謝謝了

“涅磐”這個詞是什麽意思?如題 謝謝了

涅槃 (術語)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舊譯諸師,譯為滅,滅度,寂滅,不生,無為,安樂,解脫等。新譯曰波利匿縛喃Parinirva%n!a。譯為圓寂。滅者,滅生死因果之義也。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滅即度也。寂滅者,寂有無為空寂安穩之義,滅者生死之大患滅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無為者,無惑業因緣之造作也。安樂者,安穩快樂也。解脫者,離眾果也。此中單譯滅為正翻。他皆為義翻。肇師之涅槃無明論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後異出。蓋是楚夏不同耳。雲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無為,亦名度。無為者,取於虛無寂寞妙滅絕於有為。滅度者,言其大患永滅,超度四流。”涅槃玄義上曰:“既可得翻,且舉十家:壹竺道生,時人呼為涅槃聖,翻為滅。二莊嚴大斌,翻為寂滅。三白馬愛,翻為秘藏。四長幹影,翻為安樂。五定林柔,翻為無累解脫。六大宗昌,翻為解脫。七梁武,翻為不生。八肇論,雲無為亦雲滅度。九會稽基,偏用無為壹義。十開善光宅,同用滅度。”大乘義章十八曰:“外國涅槃,此翻為滅。滅煩惱故,滅生死故,名之為滅。離眾相故,大寂靜故,名之為滅。”涅槃經四曰:“滅諸煩惱,名為涅槃。離諸有者,乃為涅槃。”圓覺經曰:“以因緣俱滅,故心相皆盡,名得涅槃。”賢首心經略疏曰:“涅槃,此雲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俱舍論二十四曰:“通達言唯自見道,是證圓寂初加行故。”唯識述記壹本曰:“西域梵音雲波利匿縛喃。波利者,圓也。匿縛喃,言寂。即是圓滿體寂滅義。舊雲涅槃,音訛略也。今或順古亦雲涅槃。”華嚴大疏五十二曰:“譯名涅槃,正名為滅。取其義類,乃有多方。總以義翻稱為圓寂。以義充法界,德備塵沙曰圓。體窮真性,妙絕相累為寂。” 涅槃 涅槃,梵語nirvana的音譯,意為“滅度”、“寂滅”等。或從梵語Parinivana意譯為“圓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簡單地說,“涅槃”就是經過修道,能夠徹底地斷除煩惱,具備壹切功德,超脫生死輪回,入於“不生不滅”。如《涅槃經》卷四所說:“滅諸煩惱,名為涅槃;離諸有(指生死)者,乃為涅槃。”又如《魏書·釋老誌》所說:“涅槃譯雲滅度,或言常樂我凈,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後稱僧人逝世為涅槃、圓寂。在文學中運用如郭沫若賦有長詩《鳳凰涅槃》,借用佛語“涅槃”,謂鳳凰經過烈火的鍛煉而獲得新生。又如徐遲《火中的鳳凰》謂:“這是壹只火中的鳳凰,壹只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卻又從灰燼裏新生。” 涅槃 又作泥洹、涅槃那,意譯作滅、寂滅、滅度、無生。與擇滅、離系、解脫等詞同義。或作般涅槃、大般涅槃。原來指的是吹滅,或表示火漸漸熄滅的狀態;其後轉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完成悟智(即菩提)的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為佛教終極的實踐目的,故表佛教的特征而列為法印之壹,稱“涅槃寂靜”。部派佛教,以涅槃即滅卻煩惱之狀態。其中復有有余依涅槃與無余依涅槃之分,前者是雖斷煩惱,然肉體(意即殘余之依身,)仍存之情形;後者是灰身滅智之狀態,即指壹切歸於滅無之狀況。 出現此世為人的佛(特指釋尊),其肉體之死,稱涅槃、般涅槃、大般涅槃。入涅槃又稱入滅、薪盡火滅(薪喻佛身或機緣,火喻智慧或佛身)。涅槃原意指釋尊之成道,但今大抵皆作無余依涅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