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篆刻名詞解釋

篆刻名詞解釋

篆刻是壹個詞,意思是雕刻印章的藝術。篆刻時,先將篆書制作在印刷品上,再進行刻制,故稱。

基本解釋

中國傳統藝術之壹。指雕刻印章的藝術。因為篆刻時,先把篆字做在印料上,再刻上去,所以叫篆刻。壹般用刀刻在石頭、牙齒、牛角、木頭等印刷品上;對於金屬密封件,首先雕刻模具,然後鑄造。秦印和漢印是公認的篆刻源頭,明清時期出現了許多篆刻流派。

分解解釋

印章字符

朱安

漢字的壹種樣式:大篆。小篆。篆書。篆書

書寫印章字符:印章數量。

印章常用作篆書,所以是公章的代名詞,也是對別人名字的尊稱:篆刻。照片印章。二次密封。臺灣印章。

切開

雕刻:雕刻(用雕版印刷的書)。雕刻石頭。雕刻僵硬。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錄時間,壹晝夜就是* * *壹百分鐘。今天,有了時鐘,壹個時刻等於十五分鐘:五點壹刻。

時間:此時此刻。立刻。在壹瞬間(很短的時間內)。沒有時間可以耽擱了。

描寫的程度極其深刻:深刻。刻意根深蒂固(感覺深入骨髓)的努力。

不友善:惡意。卑鄙。鋒利。苛刻。

同“克”。

簡介

早在商代,人們就用刀子在龜甲上刻下“甲骨文”二字。這些人物刀刃鋒利,筆法優美,“刻字”水平很高。春秋、戰國、秦以前,篆刻被稱為或高。的是玉雕,高的是金屬雕。秦始皇統壹六國後,規定“璽”為皇帝專用,大臣和民間使用的印章統稱為“璽”,從此廢止。這就造成了皇帝稱之為“璽”或“寶”,官員稱之為“璽”,將軍稱之為“璽”,民間稱之為“璽”。

篆刻中的“印”字在古代寫為“珍”,緊挨著玉字。所有刻在玉上的凹凸花紋,都叫“真”。後來竹帛成為流行的書寫工具,所以篆書的形制也由“玉”改為“竹”。其實在古代,凡是屬於玉雕、石雕、竹雕、銅雕的東西都可以稱為“篆刻”,篆刻只是其中的壹小部分。到了秦始皇,他對全國書法風格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分為八種風格,印面上的字稱為“抄印”;王莽定六書時,稱之為“妙篆”,從此明確定篆書為篆刻所用字體。唐宋時期,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雖改篆制,但仍用篆書印刷。直到明清時期,大量印人問世,篆刻才成為以篆書為基礎,用雕刻的方法在印面上表現疏密離合的藝術形式,篆刻也從廣義的雕刻變成了狹義的經營印刷的學問。有人直接把印刷術的這種學問稱為“雕版”、“鐵筆”、“鐵書”、“雕版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