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耳洞是什麽樣子的,為什麽叫貓耳洞?
貓耳洞 指在溝壕、土坡的側壁掏壹個可以棲身的洞。洞口應開設在土質好的陽坡、背風處,盡量避開陰坡、風口。貓耳洞的防寒效果很好,通常洞內溫度可比洞外高12~20℃左右。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曾大量挖掘貓耳洞。 什麽叫做貓耳洞?在軍事字典中的定義是貓耳洞是指壹種與貓耳朵形狀相似的防炮洞,防空洞,是壹種軍事上供單兵或少量士兵作戰用的防護工事. 貓耳洞的由來 貓耳洞的叫法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中國使用貓耳洞的歷史也很長,在抗戰中廣西湖南的山地戰中,由於日軍炮火猛烈,我們也大量使用過。桂軍和中央軍利用這些工事都重創過日軍部隊。 在敵後的平原戰上,地方八路軍也大量使用。所謂地道戰主要是1943年以後的事情,在之前,八路軍和民兵主要用的還是這類小型的貓耳洞,深不過幾米到幾十米。他們除了防備日軍火炮以外,還有藏身,藏彈藥,藏糧食的作用。後期感覺貓耳洞作用有限,不具備什麽進攻能力,壹些村莊逐步將貓耳洞發展,修築了四通八達的地道工事。 但是貓耳洞的名字,據稱還是內戰時期粟裕他們創造的。 在內戰中,粟裕大將曾經有過壹段極為艱難的轉戰時期,當時蘇中蘇北都被國軍反攻奪取,雖然在山東孟良崮殲滅了74師等幾個國軍主力師,但是自身也消耗過大。在國軍反攻下,很快又丟了山東主要幾個解放區。1948年,華野在粟裕領導下轉戰國軍力量比較薄弱的河南,發動了著名的豫東戰役。 由於當時山東解放區是國軍重點進攻最主要的戰場,大量國軍美械壹流部隊都參戰,火炮非常厲害。解放軍在陣地戰中,大量使用貓耳洞防炮和防空。在豫東戰役開始前,粟裕視察阻擊胡璉兵團的十縱部隊。當時十縱雖然殲滅了大量的國軍部隊,但是在國軍打擊下傷亡也極為慘重。幾個主力師兵員都不足5000人。粟裕看到眾多傷兵很傷心,對十縱29師師長蕭鋒說:妳們傷亡這麽重,真不容易,我們指揮員有壹定的責任。我們考慮把妳們師先撤下來。 但是蕭鋒是壹個鬥士,他說:粟司令放心,我雖然還剩5000多人,但是面對新五軍,也能打個十天半個月。粟裕說:第五軍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火炮飛機坦克都很多,不能輕敵。我看妳們沒有什麽重武器,兵員又不足,恐怕堅持不住的。 蕭鋒回答:您放心,我們戰士已經發明了貓耳洞,抗擊炮擊,坦克,飛機都很管用。 粟裕問:什麽是貓耳洞? 蕭鋒說:就是這些小型的防炮洞,戰士們自己挖的!不需要什麽材料,幾根木頭就能挖成,比戰壕的放炮能力強的多。您看這些洞又小又窄,像不像壹個貓耳朵,這是戰士們給起的名字。 粟裕有興趣的爬到洞裏面看了半天,然後笑著說:這個貓耳洞發明的很好,很及時。我們準備在全野戰軍推廣。我們已到了戰略大反攻階段,我們的戰術技術,要不斷適應攻城戰,陣地戰的特點,指揮員要多動腦子,多出點子,多搞壹些發明創造啊!貓耳洞還要不斷完善。 由此,貓耳洞的名字就在解放軍傳開,並且在後面的三大戰役的激烈陣地戰中大量使用! 它壹般是在溝壕,土坡的側壁挖壹個洞。洞口應開設在土質好的陽坡,背風處,盡量避開陰坡,風口。 這就是貓耳洞名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