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嶽全傳》等小說都說嶽飛背上刺有“精忠報國”四字。其實應該是“盡忠報國”。
《宋史?嶽飛》說,嶽飛被捕後,秦檜叫何鑄審訊,嶽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另外,據《宋史》記載,嶽飛對於宋孝宗繼位頗有定策之功。紹興八年(1138年)秋,高宗召嶽飛回朝,命其詣資善堂見皇太子。“飛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興基業,其在是乎!’”孝宗即位後,就命人鑄嶽飛像,賜嶽飛子嶽霖奉侍。此像為銅身金裝,“朝衣冠,手執圭,圭鐫‘奉旨’二字,胸鐫‘盡忠報國’四字。”從史書看,嶽飛背上所刺文字實為“盡忠報國”。
再者,杭州嶽墓門外有壹處庭院,院內墻上刻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鄧廣銘所著《嶽飛傳》(增訂本)的封面上,也印有“盡忠報國”四個繁體草書字。
至於說嶽飛背上的“盡忠報國”四字系由嶽母刺寫,那僅僅是民間傳說而已,並無史料根據。
那麽“盡忠”為何會成了“精忠”呢?這可能與高宗賜的字有關。宋高宗在紹興三年(1133年)曾手書“精忠嶽飛”四字,並制成錦旗獎給嶽飛及其軍隊,後來“精忠”二字就常見了,杭州嶽墓就有“精忠柏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