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成的意思

成的意思

成的意思:即“成全”。

成(拼音:chéng)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成的本義壹般認為是完成,也有人認為本義是城。由完成引申為成熟、成年。又引申為成就、成績,另有“成為”、“變成”之義。此外還進壹步引申為成全、和解、大等義。

說文解字:

卷十四戊部氏征切(chéng)。

就也。從戊丁聲①。

,古文成從午②。

註釋①從戊丁聲:徐鍇《說文解字系傳》:“戊中宮成於中也。”徐灝《說文段註箋》:“戊古讀日茂,茂盛者,物之成也;丁壯亦成也。”②從午: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午,南方,亦物成之義。”

說文解字註:

就也。從戊。丁聲。

氏征切。十壹部。

廣韻:

是征切,平清常 ‖成聲耕部(chéng)。

成,畢也。就也。平也。善也。亦州名。古西戎地,州南八十裏有仇池山,晉改為仇池郡,後為南秦州,梁廢帝改為成州。又姓,出上谷、東郡二望。本自周文王子成伯之後。又漢復姓,十五氏。《莊子》有務成子、廣成子、顏成子遊、伯成子髙。

《韓子》有容成子。《列子》有考成子。

《國語》晉郤犫食采苦成,後因以為氏。《世本》曰:“宋有大夫老成方。”盆成括仕於齊。晉有英成僖子。漢有廣漢太守古成雲,古音枯。髙祖功臣有陽成延。後漢有密縣上成公,白曰?天。晉戊己校尉燉煌車成將,古成氏之後。《史記》有形成氏。是征切。十。

康熙字典:

卯集中戈字部成;康熙筆畫:7;部外筆畫:3。

古文:?。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竝音城。《說文》:就也。《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又平也。《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鄕裏和解之也。《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文七年》:惠伯成之。

又終也。凡樂壹終為壹成。《書·益稷》:簫韶九成。《儀禮·燕禮》:笙入三成。註:三成謂三終也。

又善也。《禮·檀弓》:竹不成用。註:成,猶善也。

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法)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又《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又必也。《吳語》:勝未可成。註:猶必也。

又倂(並)也。《儀禮·既夕》:俎二以成。註:成,猶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