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璞
學習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2.探究課文,感悟生命的永恒。
3.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4.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2)探究課文,感悟生命的永恒。
2.難點: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預習
1.找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查字典,給這些字詞註音、解釋,並學會運用。
(1)嚷嚷(rāng rang);吵鬧。
(2)船艙(cāng);船的內部。
(3)沈澱(diàn):溶液中難溶解的物質沈到溶液底層。
(4)迸濺(bèng):向外濺出或噴射。
(5)挑逗(tiǎo):逗引,招惹。
(6)蜂圍蝶陣:形容蜜蜂蝴蝶非常多。
(7)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
(8)仙露瓊漿(qióng):形容鮮美的酒。
(9)綻開(zhàn):裂開。
(10)佇立(zhù);長時間地站著。
(11)凝望:目不轉睛地看。
(12)繁密:多而密。
(13)籠罩:遮蓋,罩住。
(14)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15)稀零:稀稀疏疏。
(16)盤虬臥龍:回旋地纏繞像臥著的龍。虬(qiú),傳說中的壹種龍。
2.朗讀課文,就課文不理解之處質疑。
二、導入
l.作者簡介。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馮鐘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自幼生長於清華園,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在中國文聯、文藝報等單位工作。1960年調《世界文學》編輯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沈的湖》《後門》《知音》等,《紅豆》曾受到不應有的批判。“文革”後,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中篇小說《三生石》,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說散文選》。後來又抱病奮力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其第壹部《南渡記》已於1987年問世,獲得了好評。她的小說,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余韻,頗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
2.導語。
自然景物是豐富多彩、婀娜多姿的。它會令人心曠神怡,會令人浮想聯篇,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壹樹盛開的紫藤蘿花吸引“我”駐足觀賞,原先的悲痛和焦慮化為寧靜和喜悅。面對紫藤蘿花的勃勃生機,“我”感悟到了什麽?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探究質疑: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寫了什麽內容。
討論並歸納:分成三個部分。
第壹部分,從開頭到“想摘壹朵”。
寫作者偶見壹樹茂盛的紫藤蘿。
第二部分:從“但是我沒有摘”到“流向人的心底”。
寫作者睹物釋懷,心上的焦慮和悲痛化為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第三部分:從“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到完。
寫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第二課時
3.探究質疑: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樹的?寫出紫藤蘿樹的什麽特點?
討論並歸納:從三個方面寫。
(1)色:壹片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
(2)形:像壹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壹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壹串挨著壹串,壹朵接著壹朵。
(3)態: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彼此推著擠著。
寫出紫藤蘿樹的繁茂,亮麗、氣勢非凡,充滿生機。
4.作者是怎樣描寫紫藤蘿花的?
討論並歸納:先寫每壹穗花,再寫每壹朵花。先寫花穗的色彩,“每壹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然後寫花朵的形狀,“像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壹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最後寫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紫色的,夢幻壹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寫出了紫藤蘿花的特征。
5.探究質疑:作者為什麽把花香說成“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壹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討論並歸納:這裏運用了通感。即人的各種感覺相通。如花香是嗅覺感受,作者把它說成“淺紫色的”,這是視覺感受,“夢幻壹般輕輕地籠罩著我”是幻覺感受。運用通感使語言更加清新、活潑、靈動。
6.探究質疑;作者描寫紫藤蘿的樹和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麽好處?
討論並歸納:
(1)比喻:如“只見壹片輝煌的淡紫色,像壹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把靜態的樹盛開紫藤蘿花比作動態的瀑布,顯得氣勢非凡,亮麗輝煌,生機勃勃。
如“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形象、生動地寫出紫藤蘿花色彩上亮麗輝煌的動態美。
如“每壹朵盛開的花像是壹個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
艙鼓鼓的,又像壹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用帆和船艙的比
喻,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顯得生機勃勃,比作笑容,更顯
得美好可愛,也抒發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2)擬人:如“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把花的顏色寫成人的動作行為,生動形象地寫出美好可愛的神態,把花寫活了。
如“才知那是每壹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用擬人法形象地寫出花色的耀眼與生機。
如“花朵兒壹串挨著壹串,壹朵接著壹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以動態寫靜態,生動地寫出花開的繁盛。
如:“‘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用擬人法,生動地寫出花開之鬧,突出花的勃勃生機。
四、小結
描寫景物要註意觀察,既要綜觀總體,又要細察局部。本文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既寫壹樹,又寫壹穗壹朵,可見她觀察得多麽周到細致。描寫景物要善於想象和聯想,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描繪了花的形態和神態,顯得分外的美好可愛。描寫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歡的人壹樣,寫起來就會生動親切。
五、板書
第三課時
壹、預習
朗讀課文,就課文不理解之處質疑。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的寫景的方法,課文寫景是為了抒情是為了言誌。這節課我們研討壹下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三、正課
1.探究質疑:面對著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討論並歸納:原先,焦慮和悲痛“壹直壓在我心上”,在繁花盛開的藤蘿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寧靜了,喜悅了,振作了。
2.探究質疑:作者為什麽會感到焦慮和悲痛呢?
討論並歸納:“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手足比喻兄弟,這裏說。的是作者的弟弟,在西北高原工作的比她小三歲的科學家因身患絕癥,生命垂危,做姐姐的十分焦慮悲痛。
3.探究質疑:作者回憶起十多年前家門外的壹大株紫藤蘿,在文中有什麽作用?
討論並歸納;本文寫作時間是1982年,十多年前正是十年浩劫的文革時期,那時“四人幫”橫行逆施,顛倒黑白,連花也難逃厄運。粉碎了“四人幫”、撥亂反正,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神州大地重又勃發生機,欣欣向榮。紫藤蘿又開花了,繁花似錦。這正是十幾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征。
4.探究質疑:作者回顧花和人的命運,悟到了什麽?
討論並歸納:悟到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5.探究質疑: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機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妳對這句話是怎麽理解的?
討論並歸納:十多年前紫藤蘿花稀落,遭遇不幸,過了這麽多年,又開花,而且開得這樣繁密,這樣生機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頑強和美好。人類也是如此,人類個體生命雖有所不幸,但人類的生命長河並不因此而停止流動,人類社會照樣向前發展。因此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6.探究質疑:“我撫摸壹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句話有什麽深刻含義?
討論並歸納:這句話表面描寫萬花燦爛組成流動的瀑布,實際上象征了新的歷史時期開始,億萬中國人民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去。只有每壹個中國人都奮發有為,四化大業才能燦爛輝煌。
7.探究質疑:課文的最後壹段有什麽深刻含義?
討論並歸納:說明作者從花中得到感悟,心中失弟的悲痛焦慮化為精神的寧靜,感悟到人類生命的永恒,決心振作起來,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大業中去。
四、小結
作者面對著繁花盛開的紫藤蘿瀑布,回顧十幾年來花和人的命運,感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的花朵壹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