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巍巍武城山

巍巍武城山

對武山人來說,武城山應該是壹座很有名的山,可惜很多人都知道廣武坡,不知道武城山。廣武坡只是武城山最北端的壹段,以前國道翻越廣武坡,彎多路陡,翻車事件頻發,是司機眼中的鬼門關。現在國道、高速路、鐵路都從廣武坡下穿洞而過,廣武坡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辭源》載:“武山,民國以寧遠改置,縣有武城山,為鄧艾據姜維處,故名。《中國地名大字典》載:“武城山,在甘肅省武山縣西南……後魏時,在山下置武城縣。”從以上文獻中可以看出,後魏置武城縣,民國時寧遠縣改稱武山,都源於武城山。前年中央電視臺《地理誌》出了壹期武山的欄目,講到這件事,大部分武山人才對武城山有了個模糊的印象,但具體說到武城山,還是不清楚。

關於武城山,有兩種說法:武城山是天爺梁延伸出的壹條山脈,武城山是壹座獨立的山。究竟怎麽樣,得追根溯源,實地走壹走才能知道。就這樣,我們登上了武城山。不去不知道,去了嚇壹跳:武城山好大!武城山有多大?我們早上從廣武坡上山,驅車沿山脊由北向南,走走停停,黃昏時分,才走到武城山尾巴上的灘歌陰山裏村。武城山是武山境內最長的山,是武山的“父親山”。

要全方位描寫武城山是壹件困難的事,我用壹個比喻來說吧:武城山是壹條巨龍,由南向北奔向渭水。東邊流著山丹河,西邊流著榜沙河。前爪東伸山丹,西向鴛鴦,後爪東攬灘歌,西挽馬力。龍脊逶迤起伏,橫貫南北。龍脊兩側,肋骨呈“野馬分鬃”之勢有序排開,形成山梁溝壑,落入山丹河與榜沙河中。

武城山氣勢洶洶,攜風裹雨,直奔橫亙於渭水北岸扭頭南飲渭水的盤龍山中腰。盤龍情急,縮腰彎身躲閃。武城山龍頭與盤龍山龍腰之間,逼形成壹深谷,就是邱家峽。邱家峽內盛產美玉,盤龍山腰部褶皺,是武山鴛鴦玉的礦區。邱家峽逼仄奇險,易守難攻,自古是東來西進的壹道險關。武城山與盤龍山山坡上,發現了許多墓,大部分應該是駐守關隘的將士的。古寧遠八景中的“峽石蘊玉”與“古峽虹橋”都在邱家峽,康熙、乾隆年間的《寧遠縣誌》中均有記載。武城山龍嘴兩邊各伸出壹條細山脈,左右相對,是兩根龍須,東邊龍須上有壹座古堡,西邊龍須上有壹座正方錐形土紅色烽火臺。烽火臺是什麽時候留下的?漢代?三國?北宋?沒有人考證。渭河水西來,從龍脖處轉向北,繞過西龍須、龍嘴、東龍須,扭成“S”東去,是縈繞龍頭的飄帶。

廣武坡略細,是龍脖子。原先的國道,是纏在龍脖子上的絲帶。站在龍脖子上,向西,能看到樺林,向東,能看到洛門,向南偏西壹點,很遠的地方,半天裏林立秀峰中隆起壹座綠色城堡,是鐵籠山。龍脖東側梁上,建有泰山廟,聽說是隴西人建的,隴西人為什麽跑到武城山來建廟,不知道。西肩彎裏,塌方了壹片,曾出土過石柱、石墩等物,聽說是泰山廟舊址。泰山廟舊址下方,榜沙河匯入渭河處,河谷寬闊,有廣武村與頡家門村,三國時的新興縣址,在兩村之間。這樣壹看,泰山廟應該是壹座年代久遠的廟,或許三國時就有。

西邊龍爪伸入鴛鴦的地方,突然直起壹座紅色孤山,叫支鍋石,山上有古堡,叫紅山古堡。方圓十裏的山脈,只有支鍋石山體褐紅,據說二郎神擔山途徑此地,鞋中進入沙土,腳被磨破,倒出鞋中被血染紅的沙土,形成了紅山。民國期間,村民為了躲避土匪,在紅山上修建了堡子。此處山勢陡峭、與對岸相距較近,形成隘口,易守難攻,可掐斷南北交通。人們多次在古堡周圍發現骨制箭頭、銅角、石刀和石斧等物品,故有古戰場壹說。支鍋石對面的大林山東坡茍家山狼叫屲遺址,發現了距今3.8萬年的武山人頭骨化石。大林山是武山的“母親山”。

沿龍脊向南,經過劉屲村、馬家山,在武城山龍背上,崔家山和任家山之間,高起壹駝峰,是武城山的最高峰,叫柳柳屲,當年因南坡北坡長滿了柳樹和松柏而得名。任家山在南邊山彎裏,崔家山在北邊山彎裏。崔家山依山沿溝散落,樹很多,是壹座森林村莊。粗壯的酸梨樹三五棵便成壹片樹林,開著白花,榆樹滿掛錢串,丁香開紫花,黃刺梅開黃花……村子西邊路畔並排著三棵青桿樹,長得很旺盛。主幹筆直,粗壯挺拔,結滿麟甲。側枝下覆,儀態蕭疏。樹上老葉翠綠,新葉淺黃,葉間長出無數紫紅的指頭大小的松塔,似掛著滿身的鈴鐺。東邊的壹棵最大,目測有十層樓高。半腰分開兩枝,兩枝並生,如幹將莫邪插出鞘,直指青天。張開雙臂量了三次,還差壹拃,粗略壹折算,腰圍五米有二。近根處破了壹塊皮,裸露的樹幹紋理灰黑,都快石化了。聽說最大的壹棵倒掉了。壹位老太太瞇著眼說:“我小的時候,樹就這麽大,老了,樹還這麽大。”東邊村委會左下側有壹棵柳樹,更大,很滄桑。枝幹從根到梢全枯,呈黑色,火燒的壹樣,卻在枝幹間又躥出許多新枝,葉子很綠。枝幹間有許多圓洞,住著麻雀。麻雀上躥下跳,嘰嘰喳喳,能將人吵暈。幾個墳隊中間有壹棵酸梨樹,拴著壹匹土紅色馬,受了驚擾,將自個纏到了樹上。溝畔壹石縫間流出壹泉。村委會前下方山脊上有壹座廟,山門上貼著壹副對聯:“古寺無燈明月照,山門不鎖白雲封。”意境很好。

登上柳柳屲,不太費事。山坡開著馬蘭、馬先蒿、狼毒花,狼毒花名字不好,花卻很好看,周圍壹圈花是白的,中間花苞是紅的。狼毒花只開在兩千米以上的地方。山頂長著壹片壹片酸刺林,半人高,綠得很鮮。站在山頂,能看到武山境內的所有大山。老君山、尖山、雲霧山前後錯落在東,南邊,太皇山與天爺梁峰巒聳入雲霄,鐵籠群峰跑到了西邊,再西,是樺林山,盤龍山橫亙在北。柳柳屲向南,沿龍脊向東西兩側排列開的肋骨上,全都修了梯田,壹層壹層,依山勢起起伏伏,高高低低錯落有序。麥綠,油菜黃,山肌紅,這才是真正的“龍脊梯田”,比廣西的好看得多。柳柳屲真是看山觀景的好地方。

柳柳屲東邊肋骨間向下躍出壹虎,虎額上蹲踞壹寺,叫顯龍寺。寺不大,高踞山嶺,極險。寺內門角、房頂、廊檐、臺階處的磚雕古樸大氣,很好看。

沿龍脊穿過任家山文心閣,繞過龔山梁,繼續向南走了老半天,到了松山村,進入了灘歌地界。山梁變低,灘歌鎮在東,馬力鎮在西。走過黃山村、棉花地村地界,山梁又逐漸高起,向上,到了壹村,叫陰山裏。村子兩側小麥正綠,油菜花初黃,村後,幾個山頭扯起綠帳,插入雲天,看不到天爺梁主峰。回過頭,鐵籠群峰飄飄渺渺,轉到了北邊,夕陽正緩緩落下。腳下,武城山的尾巴連著天爺梁。這陰山裏村,既是秦嶺與黃土高原的壹個分界點,又是林區與農耕區的壹個分界點,更是武城山脈的南端起點。武城山是天爺梁的壹條分支,這種說法完全正確!

《三國誌·鄧艾傳》記載:“頃之,維果向祁山,聞艾已有備,乃回從董亭趣南安,艾據武城山以相持。維與艾爭險,不克。”三國姜維與鄧艾爭險的地方在何處?武城山這麽長,要考證清楚是壹件麻煩的事。

最後,謅兩句歪詩,做個總結:“清晨遊廣武,夕至天爺梁。遺跡何處尋?古道積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