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上,人的認識需要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第壹次飛躍,這體現了認識的發展和深化。感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膚淺認識,理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經歷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這裏到那裏,由假入真,由細入細的過程,所以看山不是山。
也反映了人的認知過程和經驗從個別到壹般、從具體到抽象的順序。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的相互聯系,在於矛盾的特殊性,並通過矛盾的特殊性表現出來。
生活也壹樣。壹個人剛接觸這個世界的時候,覺得壹切都是新鮮的。當別人告訴妳這叫水,妳就知道水了。告訴妳那是遠處的山,妳就知道那山了。妳會覺得“原來如此”,覺得眼睛看到的就是真相。因為認識太膚淺,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在經歷了無數的問題和挫折後,開始逐漸明白人生的深刻意義,於是不再有當初的心態,而是開始謹慎起來。這時,他們望山惋惜,望水嘆息。山不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再是單純的水。我們開始分析哪座山更美,哪口水最清。如果壹個人停留在人生的這個階段,那將是苦澀的壹生。人會從壹座山望到另壹座山,努力堅強,知足常樂。
大多數人到了第二層就到了人生的終點。我追求人生,卻始終達不到理想,所以我恨了壹輩子。但也有人最終通過修行把自己提升到了人生的第三境界,回歸自然,看山或山,看水或水。這個時候,人就會專心做自己該做的事,不與人有任何爭執,不求無欲,不與世爭,對世俗的事壹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