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裏,江上霧蒙蒙,壹村煙樹。
我只欠壹個孤獨的帳篷聽雨,仿佛身在瀟湘。
其次,
山有霧山有橫,遠處沙有橫。
安德魯是綠色和綠色的,他在房子周圍漂浮!
-妳是毛
尤茂的兩首六言詩題寫在米友仁的《瀟湘白雲》之後。這本水墨畫是米友仁的代表作。卷後有謝籍、尤茂、、洪邁、、朱等南宋著名人士十幾位。其中很多都是歷代所錄,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尤茂有後記,詩壹首。詩後寫道“十八春中旬惜春醜,梁溪尤茂望秋浦”。惜春辛醜,即宋孝宗惜春八年(1181)。這時,尤茂已經55歲,正在晉升江東昌平。秋浦就是現在的安徽貴池。
兩首詩雖然可以相對獨立,但實際上是壹個緊密結合的整體。詩人在構思的時候,首先是有了壹個想法,然後嘗試著壹分為二的寫壹篇文章。兩首歌的結構是壹樣的,前兩句都是客觀描述畫中的景物,後兩句是詩人看畫時的主觀感受,但兩首歌的順序不能顛倒。
"萬煙樹之鄉."從壹開始就展現了畫卷的全貌。遠處是江天,萬裏,附近是壹個煙樹村,霧氣蒙蒙。只有這十二個字,吸收了小米的景觀特色。長江中下遊廣闊的山川,是他畫中雲山的原型。淡墨漬和濃墨簇的技法,表現了夏天的無窮變化。“我只欠孤篷聽雨,仿佛身在瀟湘”,兩句倒掛,贊嘆粟刷仿佛看到了真實的山水,仿佛我曾在瀟湘之上,卻沒有真正坐在船上聽雨。人看真實的風景往往會覺得如畫,詩人看畫也會覺得如畫。黃山谷的《題畫夾》:“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我要叫船回家,所以老人說是丹青。”在贊畫如山的意義上,尤與黃相同,但就全詩而言,對畫的描寫更具體、更有特色。
總的來說,尤茂的米畫,有了第壹首歌,也算是完成了任務。但是,他還沒有思考完,還需要補充和深化。“隱隱有霧,橫沙遠。”這不是對第壹首歌前兩句意思的重復,而是深思後寫出的小米畫的精妙與奇妙。壹言堂的山,壹言堂的水,真是壹個生動而難得的藝術成就。大畫家唐力在壹首詩中說:“在壹個有著多雨海灘的雪村裏,看比做容易。”壹般來說,畫靜態易,動態難;明明肯定容易,飄渺超難;寫作容易,表達難。山霧橫沙不難畫;那麽要表達壹個特定時空的狀態和潛力就沒那麽容易了;然後“幽幽”和“無邊”傳達出山水的神韻,足以打動觀者的感情,境界更高。這樣,小米墨戲的神奇魔力就顯現出來了。當詩人進入這壹繪畫場景,又回到了他自然的遐想中,那種遐想油然而生——“安得青青,逐家逐戶遊!”第壹首《仿佛置身瀟湘》還是暫時在中,這兩句話從藝術審美活動深入到人生的理想追求。畫中的境界確實令人神往,但要想戴綠帽綠帽,就得舍棄紗帽的官服;從小在江湖上長大,飄在家裏,也免除了世俗的煩惱和仕途的榮辱。這確實是詩人的矛盾,“安德魯”這個詞是發自內心的感受。這樣結束整篇文章,也是對小米繪畫的更高評價:壹個畫家能畫出這樣的境界,不言而喻。
兩首詩密不可分,第壹首比第二首深刻,第二首必須與第壹首融為壹體。這確實是宋人題畫詩的最佳選擇,讀者也可以分章節了解壹個題目的寫法。
六字絕句很少見。究其原因,壹是單音詞的使用受到相當的限制,單音詞往往是現代詩歌中詩人的詩眼;二、與五言詩、七言詩相比,聲調單調、平淡。這種文體始於唐代,但作者不多。洪邁的《唐詩壹萬首》不到100首。宋代進行這種整合的人遠多於唐代。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都有優秀的作品。每首六言四句詩由兩聯組成,其中要求偶平,如“萬裏江天朦朧,壹村煙樹”,意為“偶平,偶平”。它與五絕、七絕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相貼,因為它不是貼的病,如“滿村煙樹”“只剩孤檐聽雨”(《平平》)。不過也有壹些不粘的,比如“留春壹日,種樹十年。”芳草斷腸花落,綠窗攜鶯”(劉辰翁《春歸》)。壹句話裏,通常讀成三段,兩個字,如“光——蕭山——橫霧,無邊——遠水——平沙”。偶爾以三個字讀成兩段,如“廣平左——傅美華,少陵吳——海棠詩”(陸遊《雜興》)。在四句的兩聯中,壹般是第壹聯中的工整對仗,如尤茂兩首詩的第壹聯。對質前後也有兩幅對聯,如“何以在郭附近買地,卻依山造屋。“宋慶* * *我終於出發了,白鳥帶著人回來了。”(彭·《準田園曲》)還有兩句對聯並不對立,如王安石《西太後宮墻》第二首。有許多優秀的六言絕句,也是宋人在中國詩歌史上的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