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介紹橋的解釋性文本

介紹橋的解釋性文本

橋梁通常是建在水上的,這對於交通的便利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壹般有橋的地方種幾棵垂柳就是壹道很美的風景線。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介紹大橋的說明文字,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橋梁簡介1蘭溪大橋又名仙遊大橋,連接縣城南北,是莆田市第壹座三拱大跨度鋼管混凝土中承式橋梁。

該橋橫跨木蘭河,全長2126米,橋面寬度27.7米。三座拱門的凈跨度為中拱64米,兩側邊拱54米。它不僅外形美觀,而且結構非常堅固。有洪水時安全泄洪2760立方米每秒,1995、10年鋪設,1998年春節完成。

蘭溪大橋的外形非常漂亮。從遠處看,它像壹條橙色的彩虹。真的感受到了“站在這座橋上,懷疑蘭溪飛虹”的感覺。每個拱門都由幾根細鐵柱支撐著。放眼望去,像壹架豎琴,讓人陷入沈思,感受橋的美。

近年來,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那些建築師在橋上設置了許多霓虹燈。每到夜晚,橋上燈火輝煌,人稀稀落落。橋下水波蕩漾,浮萍壹點點,好熱鬧!而且,人們把橋當成了“就業”的地方。橋下休閑娛樂的地方數不勝數,令人眼花繚亂!

每天早上,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來橋上晨練。在這裏,他們享受著業余時間的“好”待遇,自然越來越年輕。可見蘭溪大橋不僅漂亮,而且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每當有洪水的時候,人們不必擔心它會被沖走。它的泄洪量相當大,也為我們仙遊人民提供了便利。

在橋上來回走著,心裏有說不出的感覺。蘭溪大橋,妳是仙遊的象征,是連接仙遊人民的友誼長線。我想對所有的朋友說,來仙遊,不看蘭溪橋,不去蘭溪橋,真是太遺憾了!

橋梁簡介2拱橋是壹種弧形建築結構,以天然石材為主要建築材料的拱橋稱為石拱橋。單孔石拱橋在江南鄉村很常見。這種石拱橋看起來像藍天上的彩虹,美其名曰“飛虹”。宋代蘇東坡曾說“東海獨看日出,石橋先踏彩虹”。

磐安縣上湖鎮梨樹山村有壹座保存完好的單孔石拱橋。當地人稱之為“桶橋”。“桶橋”橫跨村溪,南北走向,長22.2米,寬4.3米,距溪面高度8.5米,凈跨18米。“桶橋”兩側石階逐級而上,南30步,北24步;拱頂為正方形,長寬均為3.6米,全石擺放,作為橋圍欄。這座單孔石拱橋全部由壹條條石頭砌成,拱圈和橋面整齊地鋪設著600多塊光滑的礫石巖石和花崗巖,看起來非常漂亮。

據記載,永興橋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年,公元1843年)隆冬,因此從建成至今已有166年。後來,永興橋於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隆冬再次重建,也就是說距離上壹次重建已經過去了76年。如此堅固的橋梁建築足以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

永興大橋建成後,也成為連接玉山地區與磐安縣安雯山區交通的必經之路。之後玉山至安雯公路通車,永興橋作為通往湖口梨樹山、馬南山等橋對面村莊的交通橋梁,壹直到上世紀末。

現在的永興橋已經失去了交通功能。但卻成了供人欣賞的文物。在周圍土地、樹木、溪流的映襯下,頗為古色古香。

橋是壹座毫無生氣的冰冷建築,凝聚著人類的智慧,給人以美感。人們不禁用詩來贊美它,關於它的故事和傳說也非常豐富。這些賦予了這座橋無窮的魅力。

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是用喜鵲搭建的橋梁;千百年前,石屋之橋;幾百年前的木架橋;帶有鐵板的現代橋梁...我家門前還有壹座橋,連接渭河兩岸。它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廬江大橋是壹座浮橋,只是浮在水面上,沒有懸掛。它是壹條長40米,寬3米的直線。第壹節是木頭做的,中間壹節是鐵板做的,末端是水泥做的。它看起來不是很美很強,但是它幫助了很多人,很多人經常稱贊它!

根據壹個傳說,牛郎和織女在7月7日晚上在橋的正上方相遇!這個地方看得最清楚。如果壹對情侶看到最亮的兩顆星,當晚其中壹顆閃亮的星星周圍有兩顆小星星,那麽這對情侶就可以幸福壹代,壹路順風順水,穩紮穩打。但是很少有人同時看到這四個。

如果妳想寫生,那是這座橋的另壹邊最好的地方,因為那裏有很多樹,花和房子。

雖然這座橋不能與中國的趙州橋和盧溝橋相比,但它也代表了中國的橋梁之壹。

說明篇4介紹橋從北宮門進入頤和園,過蘇州路,走中裕路,來到素雲檐,北面是半橋。這座橋橫跨頤和園的後溪河。風平浪靜的時候,半圓形的拱門和水面上的倒影形成了壹個完美的圓形,就像壹塊玉石。橋的形狀剛好是半個玉,所以叫半墻橋。

它是壹座單拱橋,拱高7。4米,之所以采用高大的單拱,是因為皇帝原來的船會從橋下經過。拱門上方是曲折的橋面,長30.64米。橋寬4.94米,由磚墻和漢白玉砌成。這座橋有36根柱子,兩根柱子之間的距離是1.34米。瞭望塔高140.5cm,寬24.5cm,底部為方形,頂部為穹頂,象征圓形之地。這些了望塔的建立也豐富了這座橋。整體來看,橋兩邊對稱,中間雕有龍頭,代表著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利。

看完半橋,向西望去,林彪橋映入眼簾。本橋建於1970,竣工於1971。是因為林彪身體不好,行走困難才建的。為了方便他的汽車通過,這座橋被建了起來。林彪橋是壹座雙拱石橋,整體看起來比較平坦,有利於交通。其拱門長16.2米,高5.2米。大拱門兩側有兩個小拱門。這種設計不僅節省了材料,還提高了橋梁的穩定性。全橋長26.7米,寬3.96米。共有30個崗亭,每個崗亭高135 cm,寬23 cm,可以充分保障行人的安全。像半壁橋,它的下半部分是方的,上半部分是圓的,代表圓的地方。橋的兩邊刻有石雲裝飾。

往東到林彪橋,過蘇州街,到蓮寧堂到幽默園。幽默園的東面,是知魚橋的所在地。橋的名字來源於莊子和惠子,“子若非魚,知魚之樂乎?”。其牌樓上刻有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禦詩。橋是標準的板橋,看起來又平又長,既能節省材料,又方便維修。知魚橋的高度極低,幾乎接近水面。站在橋上的遊客可以近距離觀水餵魚。橋面上有34個柱拱,均勻分布在橋的兩側,間距為1.24米,由兩根縱向石柱連接。瞭望臺和瞭望臺上石磚的四個面都是凹進去的。給人壹種空間沖擊感。這些細節賦予了這座橋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頤和園的石拱橋歷史悠久,結構堅固,文化豐富,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豐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