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方法
兒童詩歌,包括成人創作和兒童創作,具有通俗性、感性的靈氣、質樸的童心、自然的清新,體現童心、童趣、童心。有人說詩歌來源於靈感,寫兒童詩也是如此。那麽靈感從何而來?掌握兒童詩歌的思維方法,可以促進靈感的萌發。接下來我就從思維方法上講講兒童詩歌靈感的提升。
找原因法給壹個對象壹個理由是現實的,理由是虛幻的,不準確的,但在兒童詩裏,它充滿了靈氣和童趣,天真可愛,有壹種“傻裏傻氣的感覺”,對妳的“理由”有壹種陌生而陌生的感覺。
如《大洋》:
太陽就像壹個巨大的媒體蛋糕。
在大山的熔爐裏,
烤了壹晚上,
第二天早上,
我把臉燒紅了。
早晨的紅日是果,是事實,蛤蜊為什麽紅是因。小作者要找的“因”是壹塊大煤餅,在大山的爐子裏烤得紅紅的。想象是多麽的幼稚和虛幻。但有壹點,兩邊都是“紅色”,紅色把它們連接起來。當然,太陽的紅色也可以和其他紅色聯想在壹起,從中可以寫出很多兒童詩。
另壹個例子是思考的星星:
晚上,
在黑暗的天空中,
星星閃爍。
這是因為,
月亮婆婆提出了壹個問題,
求明星回答,
星星在眨眼,在思考。
妳看,星星眨眼,因果就是因果。為什麽眨眼?小作者馬上想到,會思考的孩子會眨眼,會眨眼睛。星星的閃爍根本不是思考,表現出孩子的幼稚和天真,把人的光環賦予星星,讓星星活起來。
另壹個例子是桃花:
桃花喜歡漂亮的女孩,
它不喜歡睡在春姐懷裏。
悄悄起床,
偷春姐的胭脂,
拼命擦臉。
春姐醒了,
發現香煙的脂肪不見了,
期待來到地球,
讓壹切迅速蘇醒。
妳看,這就是桃花紅的原因嗎?壹點也不,但是小作者編了壹個故事講原因。多有趣啊!
在這裏,妳在尋找原因的時候,首先要從“果”本身尋找聯系的發現點,然後在聯系的時候編壹個小故事,用分支的方式寫出來,就成了兒童詩。看,容易嗎?
但有兩點值得註意:第壹,在因果聯系上,有時候只有百分之壹的聯系就夠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聯系很牽強。如果聯系太真實,就會失去童趣;第二,因果聯系要跳出壹般人的思維,才有味道。比如彩虹和橋的聯系大家都會想到,沒有給讀者新鮮感,沒有表現出孩子的稚氣、天真和靈氣。
第二個發言
兒童詩歌的思維方法
聯想法
聯想是從壹件事想到另壹件事,再從另壹件事想到這件事,壹層壹層的展開,想象。
如《爺爺的手》:
爺爺的手上長滿了繭,
看起來,
像壹個“山坡”;
看到這個斜坡,
我記得-
坡上唱過多少豐收的歌?
妳看,在第壹層次,我們從“繭”想到“山坡”,這是壹種類似的聯想。自然界中的山坡比平地高,手掌中老繭微微凸起,像平地。當然,“山坡”也可以想到綠化,想到別的,因為要和老繭相關,就必須選擇“豐收”,所以第二層的相關聯想還是和第壹層的原(繭)相關。否則聯想很多,無法貫穿,無法集中主題。這首詩表明勞動創造了收獲。
再比如山爺爺的胡子。
白雲,
在山腰附近,
像山爺爺的胡子壹樣飄著
山爺爺,
撫摸它,
哼哼,打鼾,睡覺。
這首詩的第壹層也是類似聯想,白雲在山腰飄來飄去,很像山爺爺的胡順;第二個層次還是關聯聯想。山爺爺捋了捋胡子,睡了。多麽安詳的老人,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再比如《秋雨的悲哀》:
像牛毛,像細線,
秋雨,
邱阿姨,妳為什麽哭了這麽久?
我的心涼了,我的心碎了。
樹葉正在落下,
我擔心冬天的來臨。
《秋雨》這首詩與綿綿細雨聯系在壹起,雨像眼淚,而眼淚又與憂慮的心理狀態聯系在壹起。秋雨與景色的蕭條、心理的蒼涼聯系在壹起,其實是人們對秋雨的憂郁。
第三講
兒童詩歌的第三種思維方式
蒙太奇方法
蒙太奇本來是影視拍攝手法,但也可以用來寫詩。影視根據需要和藝術對所有鏡頭進行了剪輯,然後重新組合,依然呈現給讀者壹個完整的故事。兒童詩歌思維方法中的蒙太奇手法也是用同樣的方法編輯組合成壹首詩。內容破了就不是思想和精神了。如果用壹根線把所有的內容串起來,糖葫蘆就用竹絲串起來了。
看兒童詩《哭》:
高壓鍋在哭,
嘶嘶作響,
因為火燒紅了我的屁股。
雲娃娃在哭,
哇,
是因為雷爺爺在批判。
媽媽在哭,
哭泣,哭泣,
因為我不聽。
什麽是哭?
哭是壹種發泄,
哭過之後,臉更亮了。
妳看,高壓鍋,雲,母親,三者互不相幹。而是小作者以“哭”為線串起來,表達哭過之後更出彩的思想追求。
用蒙太奇寫詩時,要求事物盡量遠離,這樣跳躍能力強。如果“笑”是題目的話,我爸爸在笑,哈哈哈...我媽在笑,嘻嘻嘻...我妹妹在笑,她瞇著眼...以至於跳躍能力小,詩意不強,立意不高。如果妳用不同的對象書寫,那麽
用蒙太奇手法寫兒童詩,關鍵是要註意不同對象的相同特點。高壓鍋的嘶嘶聲類似於哭聲,雲娃娃的哭聲更像是下雨,類似於母親的特點,所以合二為壹。
用蒙太奇寫作,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廣闊的,包羅萬象的,要認識到壹切事物的特點。第二,要集中思想,在萬物的特性中找出相似之處,然後詩就寫出來了。
請欣賞下面這首蒙太奇的兒童詩《媽媽》:
藍天是白雲之母,
高山是清泉的母親,
地球是種子之母,
春天是花的母親,
祖國是我們的母親。
這首詩是由誰養育了誰這條紅線連接起來的。當然,關於這樣壹個“誰養育了誰”的內容很多,但是要做壹些選擇,為了跳躍和氛圍的目的而選擇,提高詩歌的質量。
再比如輝煌。
花朵的光彩
在春天
妳瞧
花開了,很鮮艷
暴力而華麗
樹林的榮耀
夏季
妳瞧
(指草和樹)郁郁蔥蔥
遮蔽成碎片
水果的榮耀
在秋天
妳瞧
抓住樹枝
無數豐碩的果實
中國的榮耀
今天
妳瞧
十六大富民
吹遍中國
這首詩以“輝煌”為線,把不同時代、不同對象的“輝煌”連接起來。順便說壹下,在上面引用的三首詩中,也采用了對比法。每個大寫都是兩段(句)或三四段(句),最後壹段(句)是興,前面的都是為最後服務,最後壹段(句)是詩的意圖。
第四講
兒童詩歌的第四種思維方法
意識流方法
看到什麽東西,就有各種想法,忽悠,忽悠,忽悠,忽悠,忽悠等等。這種想法是妳頭腦中的意識流,所以叫意識流。意識流思維可以在妳的頭腦中對某件事情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在認識的過程中,壹定不要忘記什麽是新的,別人說什麽是爛的。常見的意識流思維方法可以培養壹個人全面、深刻、創造性地認識事物的思維習慣。
請看下面這首兒童詩《問號》:
問號,
是壹個頑童,
妳總是不知道該怎麽辦。
問號,
是壹個害羞的女孩,
總是讓我猜透她的心思。
問號,
是壹座無盡的山,
突破封鎖線就能得到寶藏。
問號,
這是壹艘堅固的船,
帶我們去壹個偉大的目標。
小詩人看到問號,各種想法都有。他選擇了四個與問號密切相關的有代表性的東西,寫了下來。問號就像壹個頑童,壹個害羞的女孩。它的外形很美,像壹座沒有盡頭的山,引領我們走向壹個偉大的目標。正是透過表象才能看到問號的本質,即知識是固定的,科技發展是無止境的。意識流向深處,理性使詩歌深刻,富有創造性。
意識流的思維方式正好與蒙太奇相反,是多對象壹特征,聚集思維;意識流方法是壹種多特征的擴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