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八年級實踐活動教案

八年級實踐活動教案

 導語:原定教案,在上課進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課後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有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八年級實踐活動教案《橋之旅》,供各位參考。

八年級實踐活動教案《橋之旅》

  活動背景:

 學習了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國石拱橋》和《橋之美》兩篇文章後,學生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班選定“橋之旅”為主題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試圖讓學生在實地考察和搜集整理的基礎上,對中外名橋和本地橋梁作導遊式介紹,豐富對橋的認知和感悟,並以各種形式探討橋梁文化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較全面地了解有關橋的知識,引導學生領略我國豐富的橋文化,提高文學素養。

 3.由有形的橋聯想到無形的橋,促進對橋文化的理解。

 4.欣賞橋文化及其內涵,激發學生愛橋的情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活動方法:

 1.資源整合法:

 將學生在課外利用網絡和書籍等途徑搜集到的資料制成文檔、PPT等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多元化展示。

 2.情境體驗法:

 借助班班通、錄音等媒體豐富教學手段,設置特定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用心靈去體驗橋文化。

 3.多邊對話法: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並將從活動過程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凝結於自身,提升個人的素養。

  活動實施過程:

  第壹階段:討論設疑,確定方案

 讓學生圍繞“橋之旅”這壹話題,先展開討論,再根據學生的發言及興趣愛好,將本次活動分為橋之語、橋之聲、橋之源、橋之美四個小組。教師參與各小組的方案制定,幫助小組成員拓展思路,確定研究內容。比如在參與“橋之源”這個主題小組的討論中,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確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內容:(1)橋有哪些類型,其技術上有什麽特點?(2)橋的材質、建造是否受當時當地環境的影響(3)橋按功用可分為幾種類型?(4)妳在生活中常見的橋是由什麽材料建造的,是什麽類型?這些內容的確定,讓學生在後面的環節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確。

 選出各小組負責人和活動主持人,確定活動方案、成員分工,保證活動有條不紊的開展。

  第二階段自主探討,編輯整理

 1.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調查、討論、搜集資料,做好記錄

 2.為了避免整理的資料沒有個性思維,要求學生在收集的內容上必須有前言、後記和個人感受,鼓勵學生開辟個性化專欄

 3.各小組在組內交流探討後,選擇有代表性的資料,在全班展示交流。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異彩紛呈

 [課前屏幕投影:迷人的上海揚浦大橋的圖片(背景音樂:中國古典名曲《妝臺秋思》]

 第壹環節:小組展示橋

 在迷人的上海揚浦大橋的背景及悠揚的音樂聲中,讓兩名女生從容地走上講壇主持本次活動。

 主持人A、B: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早上好!歡迎到我們東馬坊中學參加這次綜合實踐活動。

 主持人A:宋範與求詩雲:“畫橋依約垂柳外,映帶殘陽壹抹紅”

 主持人B:唐杜牧詩雲:“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主持人A:每首詩中都提到了壹座古橋,壹處景致,壹個動人的故事,歲月流逝,世事變遷,不變的是那些橋的風姿,向我們真情訴說著……,今天就讓我們步入“橋”的世界,壹起來感受多姿多彩、妙趣橫生的“橋”之旅(屏幕投影課題:橋之旅)

 主持人A:橋平凡而普通,它方便著我們的生活,也給我們的語言文字,增添了壹道獨特的風景,下面有請橋之語的小組上臺展示(屏幕投影)

 大家好,我們小組探討的是與橋有關的語言文字,收集了橋的成語、謎語、諺語、對聯、詩歌、這是我們小組成員辦的手抄報……,我最喜歡卞之琳的《斷章》。

 主持人B:這位同學朗誦很有感情,聲音清脆,是不是該為他們的激情鼓掌呢?

 主持人A:感受了橋的語言魅力,讓我更好奇它的真實面貌,有請橋之源小組的同學上臺交流(橋之源小組長上臺展示課件,壹邊操作壹邊解說)

 大家好,我們小組研究的是橋梁知識,因為橋是“木”旁,可以猜想到最早的橋應該是木質結構,歷史發展到今天,橋的建材,構造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我們壹起追根溯源。

 大家知道橋的常用建材有哪些?

 學生回答:木料、竹料、石料、水泥、鋼鐵等

 妳知道橋從功能的角度主要分幾類?

 學生回答:公路橋,鐵路橋,鐵路公路兩用橋,立交橋(屏幕投影各種橋的圖片讓同學辨認)妳知道橋從形式的角度主要分為幾類?

 同學回答:主要分梁式橋、拱式橋、斜拉橋、懸索橋

 (簡略解說梁式橋、拱式橋,結合圖片重點解說斜拉橋、懸索橋)

 主持人:這組同學準備很充分,這些知識很實用,能幫助我們辨別常見橋的類型。

 “橋”不是沒有生命力的冷冰冰的建築物,它體現著人類的智慧,給人美感,也給人留下許多低回品味的故事,有請橋之聲小組上臺。

 大家好,我們探討的是橋的故事與歌曲,橋以它那靜默的語言向人們傾訴著悲歡離合,它的聲音壹直流傳至今:有傳說中通向陰曹地府的奈何橋,也有天上人間壹年壹度的鵲橋相會,還有世外高人許由的洗耳橋,以及八仙過海中的張果老倒騎毛驢過橋,萬裏橋等,我們班的袁誌強同學特別會講故事,下面有請袁誌強同學上臺表演。

 主持人:感謝袁誌強同學精彩的表演--這個故事讓我看到英勇豪爽的張飛。

 主持人:我想的可不壹樣,我想到盧溝橋事變,革命先烈在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抗擊日本侵略軍,拉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是啊,盧溝橋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它見證了我們中國人不畏強敵的氣魄,“盧溝曉月”還是我國的名勝古跡之壹,有請橋之美小組的同學上臺展示。

 我們組的第壹張圖片是盧溝橋,因為它不僅造型優美,還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這張是趙州橋。它是現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橋,江蘇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著名的舊金山金門大橋……,在這些橋之中,我覺得最美的還是我每天上下學都會經過的人行橋,它靜靜地立在繁華的十字街口,迎來朝霞,送走夕陽,弓著腰俯身聆聽都市中的歡聲笑語,它沒有“長虹飲澗”那般幽雅,也不是“制造奇特”,普通又不平凡,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保障來往行人的生命安全,它的靜默、無私,正如荷鋤晚歸的農民壹樣樸實,如果妳來到孝感,請妳壹定輕輕、輕輕地走過人行橋。

 主持人:這個同學的想法很有深刻,發人深省。不管是造型優美的橋,還是形式平常的橋,它們都便利了我們的生活,值得我們敬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景.

 同學們的`成果展示真是精彩紛呈,讓人大開眼界.大家對橋的認識又上了壹個新臺階,為了檢驗大家的掌握情況,現在進入下壹環節----勇闖知識橋,這座橋由十個問題橋墩組成,看誰能率先過橋。

 1.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是哪個朝代建造的?。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2.萬裏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這幅對聯與哪座橋有關?

 A、瀘定橋B、四元橋C、虎門大橋D、金門大橋

 3我國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橋是哪座橋?

 A寶帶橋B武漢長江大橋C明石海峽橋D四元橋

 4從搜集的資料中,發現我國橋梁名稱十分有趣,有的是表揚橋的功用,有的是記載有關橋故事,有的是根據所在地命名,根據形狀命名等等,請問銷魂橋因什麽命名?

 A所在地命名B形狀命名C習俗命名D抒情方式

 5青龍橋的“人字形”線路是由誰設計建造。

 A茅以升B詹天佑C梁思成D呂彥直

 6.謎語。白石洞裏架紅橋,壹頭不動壹頭搖。(打人體器官)

 7.看圖片:請問圖片中的橋屬於什麽形式?

 8.請妳唱出與橋有關的歌曲。(限時2分鐘)

 9趣味題:壹個農民伯伯賣完糧食回家,挑著兩中空籮筐經過壹條只能容壹個人走的小橋

 壹個農民伯伯賣完糧食回家,挑著兩只空籮筐經過壹條只能容壹個人走的小橋。當他走到橋中間時,壹個小學生迎面走來,他想讓小訓角胖屑涫保壹個小學生迎面走來,他想讓小學生先過,就反身要退下橋去,不料又壹個小女孩在他身後走來。他正在進退兩難時,突然想出壹個辦法,誰也不用讓誰,三個人同時經過了小橋。妳知道這個農民伯伯用的是什麽方法嗎?nbsp;

 明確:讓兩個小孩分別坐在空籮筐中,然後那個老伯旋轉180度,就可以了。

 10妳知道商橋,心橋是什麽意思嗎任選壹個答題

 主持人:獲得”橋梁小專家”稱號的是,請獲獎者發表獲獎感言

 緊張的搶答環節過去了,現在讓我們放松心情,傾聽主持人朗誦《再別康橋》。

 主持人詩朗誦《再別康橋》

 師:詩人徐誌摩借康橋表達了心中淡淡的惆悵,這首詩成為了人們了解他情感的橋,可以說橋有雙層含義:原意指供人或車通過的架在在水中或空中的建築物,現延伸為人與人,人與事物之間的溝通,前面提到的心橋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也可認理解成妳心目中的橋梁,請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暢談妳心中的橋

 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教師總結:

 同學們的橋很有創意,讓人嘆為觀止,請務必記住:我們心目中的橋,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需要我們用愛心、耐心、恒心為材料去鋪設、去鑄造。

 或許十幾年後,有同學設計的橋梁將入圍名橋畫廊,讓我們以自信為鋼,努力為材,構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時代橋梁吧!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同學們精神狀態很好,學習氣氛很濃厚,表演欲望很強烈,發揚了自主探索和團結協作的精神,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從本次活動中,可以看出同學們的準備工作十分充分,兩位女主持人的臨場發揮出色,從容鎮定,教師在這次活動中直到了關鍵性作用,課前與同學壹起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在這節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卻沒有發揮好“導”的作用,對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精彩之處沒能作出富有啟發性的、發展性的點評,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要特別註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多用壹點激勵性的語言去評價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