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立春吃春餅吃蘿蔔有哪些典故?

立春吃春餅吃蘿蔔有哪些典故?

北方大蔥

[文曲星]

每年春天開始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吃春餅,這被稱為“咬春”。吃春餅的習俗由來已久。《明宮好飲食史》記載:“立春前壹天,東直門外的順天府大街上,所有的顯貴、大臣、顯貴、武士...到了第二天立春的時候,所有的貴族都嚼蘿蔔,叫做‘咬春’,互相設宴,吃春餅和蔬菜。”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晉代,盛行於唐代。

管仲紀說,唐人“在春日做春餅,用青蒿、韭菜、辣蓼芽包好”,互贈,迎接春天。宋·陸遊有句詩:“春節在春天裏是新的”。

據記載,宋代宮廷的薺菜春餅是“翠綠紅綾,金雞玉燕,極為精美,各值萬元。”

春餅薄如蟬翼。這裏記載的是在平鍋上抹上細面,即成極薄而透明的餅,用來包裹薺菜餡,然後油炸而成的春卷(又稱春卷)。春餅和春卷在古人眼中是春天的象征。

春餅是用白面粉卷成的圓餅,烘烤而成。清代《條鼎記》記載,春餅的制作方法是“用火腿、雞肉等物搟面團,或四季炒白菜,供顧客食用。將腌制好的豬裏脊肉、蒜花、黑棗、核桃仁、洋糖(白糖)碾碎,卷成塊。”這是清朝的吃法。但現在演變成了春餅配甜面醬和卷蔥。

立春時節,大蔥的嫩芽又香又脆,尤其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嫩蔥最先出芽,寓意“咬春”。

除此之外,我們還講究吃和煮,就是用時令菜的心,比如韭菜、菠菜,切絲,這叫炒和煮。有的地方還講究吃春餅裏的肉絲肚、醬雞等熟肉。

吃春餅講究用菜包著吃,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寓意吉祥。吃春餅的時候,壹家人圍坐在壹起,把烤好的春餅放在蒸籠裏,邊吃邊帶,為的就是吃壹頓熱飯。

明清時期,隨著烹飪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盤改為小巧玲瓏的春卷,不僅是民間食品,也是宮廷糕點之壹,受到乾隆皇帝的推崇。

春卷是清代滿漢全席128道菜裏的九種小吃之壹。咬春嚼蘿蔔的習俗。《燕京歲時紀年》中說:“是富人多吃春餅,女人多買蘿蔔吃的日子,叫‘咬春’。據說春天可以困。”

蘿蔔古稱蘆,蘇東坡有詩:“蘆根猶滿露,秋來霜雪填東園,蘆生芥菜孫。”在舊藥典中,蘿蔔的根和葉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當菜吃,有很大的藥用價值。經常吃蘿蔔不僅可以緩解春困,還有助於軟化血管、降血脂和穩定血壓、解酒、理氣等。,具有營養、健身、祛病的功能。這也是古人在立春的時候提倡人們嚼蘿蔔的初衷。北方人愛吃生蘿蔔,尤其是心美人和小胡蘿蔔。在老北京,南苑大紅門的蘿蔔最受歡迎,有“大紅門的蘿蔔叫荊門”的說法。

在老北京,賣蘿蔔的商販和農民常常挑著擔子或推著車串胡同賣:“水蘿蔔,又脆又甜!”“主婦們出院挑完胡蘿蔔後,攤販用壹把小刀敲開‘心中的美’,然後快速擰開蘿蔔皮,再把胡蘿蔔核切成方形,不用切掉。

整個蘿蔔被幾刀切成方條狀,看上去就像壹朵盛開的牡丹花。非常漂亮。當妳把它帶回家時,全家人打破嘎巴,壹點壹點地啃它。真的很脆,很甜,還有點辣,是很好的春日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