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類,其中屬於民間歌謠的是:《風》。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包括十五“國風”,即十五個地方的民間歌謠。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淩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壹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壹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擴展資料:
《詩經》中的“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十五《國風》,詩壹百六十篇;
雅”是《詩經》的組成部分之壹。其中包括《小雅》74篇,《大雅》31篇,***105篇,合稱“二雅”。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層貴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和地位低微者。
頌是王室宗廟祭祀或舉行重大典禮時的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其中《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40篇,合稱“三頌”。
百度百科—詩經
百度百科—風
百度百科—雅
百度百科—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