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夏至的詩:
1、《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作者: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2、《竹 枝 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3、《夏至避暑北池》
(唐)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4、《夏至日作》
(唐)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壹陰生。
基本介紹: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壹,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壹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在北京地區,白晝時數可長達15小時。這壹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壹倍。
2.關於夏至的詩詞竹 枝 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至日作
(唐)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壹陰生。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唐)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鄉俱老矣,東望***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
(宋)範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
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閑伴兒嬉。
夏至
(宋)範成大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
逾年不與廟祭,敢雲孝子慈孫。
3.關於夏至的古詩詞夏至時節的詩句鑒賞——《夏至避暑北池》 作者: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夏至時節的詩句鑒賞——《思歸時初為校書郎。》唐 作者: 白居易
養無晨昏膳,隱無伏臘資。遂求及親祿,僶俛來京師。
薄俸未及親,別家已經時。冬積溫席戀,春違采蘭期。
夏至壹陰生,稍稍夕漏遲。塊然抱愁者,夜長獨先知。
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隨。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 。
夏至時節的詩句鑒賞——《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時節的詩句鑒賞——《夏至雨霽與陳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作者:楊萬裏
之壹:
西山已暗隔金鉦,猶照東山壹抹明。
片子時間弄山色,乍黃乍紫忽全青。
之二:
夕涼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聲迎步止,壹熒松火隔籬明。
夏至時節的詩句鑒賞——《夏至後初暑登連天觀》作者:楊萬裏
登臺長早下臺遲,移遍胡床無處移。
不是清涼罷揮扇,自緣手倦歇些時。
夏至時節的詩句鑒賞——《和昌英叔夏至喜雨》作者:楊萬裏
清酣暑雨不緣求,猶似梅黃麥欲秋。
去歲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禱汗交流。
此生未用慍三已,壹飽便應哦四休。
花外綠畦深沒鶴,來看莫惜下邳侯。
夏至時節的詩句鑒賞——《夏至後得雨》作者:蘇轍
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麥乾春澤匝,禾槁夏雷墜。
壹年失二雨,廩實真不繼。我窮本人窮,得飽天所畀。
奪祿十五年,有田潁川涘。躬耕力不足,分獲中自愧。
余功治室廬,棄積沾狗彘。久養無用身,未識彼天意。
4.描寫夏至的詩詞《思歸 時初為校書郎。》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養無晨昏膳,隱無伏臘資。
遂求及親祿,黽勉來京師。
薄俸未及親,別家已經時。
冬積溫席戀,春違采蘭期。
夏至壹陰生,稍稍夕漏遲。
塊然抱愁者,長夜獨先知。
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隨。
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過嘉興道中接待寺丁醜十二月赴逮揚州遇雪留》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疇昔留此寺,亦茲臘雪天。
天寒了不異,俯仰十壹年。
是時尚守郡,赴逮趨淮壖。
不知坐何事,自省無尤愆。
家有屋幾間,亦有數頃田。
書生未甚窮。不憂無酒錢。
事白夏至秋,然後得南旋。
即今身自由,幸已不屬官。
客貧壹物無,駕此如葉船。
四仆色常饑,況望酣與羶。
家人九霄外,何由致橐饘。
豈不亦念我,逢曲流饞涎。
我非不欲仕,危途畏隮顛。
勢雖已窘迫,心終無憂煎。
新歲六十二,白發被兩肩。
尚堪屈此膝,跪起貴要前。
訪舊非得已,誰當佐腰纏。
尅日可以歸,小俟春牛鞭。
5.描寫夏至的詩句《夏至》
年代: 宋 作者: 範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
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閑伴兒嬉。
《夏至日作》
年代: 唐 作者: 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寄言赫曦景,今日壹陰生。
《田間雜詠(六首)》
年代: 明 作者: 樊阜
新水漲荒陂,蕓蕓稻盈畝。
東家及西鄰,世世結親友。
夏至熟黃瓜,秋來釀白酒。
新婦笑嘻嘻,小兒扶壁走。
門口沙溪清,垂垂幾株柳。
醉臥夢羲皇,涼風入虛牖。
近說明府清,征徭曾減否?
棗花落靡靡,壹犬護柴關。
節序屆芒種,何人得幽閑。
蛙鳴池水滿,細草生階間。
刈麥欲終畝,風吹雨過山。
大兒早未飯,嘆息農事艱。
豪貴本天命,悠悠不可攀。
6.有關夏至的古詩詞夏至日作
(唐)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壹陰生
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夏至日作
(唐)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壹陰生。
夏至日衡陽郡齋書懷
(唐)令狐楚
壹來江城守,七見江月圓。
齒發將七十,鄉關越三千。
褰帷罕遊觀,閉合多沈眠。
新節還復至,故交盡相捐。
何時羾閶闔,上訴高高天。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唐)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鄉俱老矣,東望***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日與太學同舍會葆真二首
(宋)陳與義
微官有閥閱,三賦池上詩。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離離。
官忙負遠興,觴至及良時。
荷氣夜來雨,百鳥清晝遲。
微風不動蘋,坐看水色移。
門前爭奪場,取歡不償悲。
欲歸未得去,日暮多黃鸝。
夏至日與太學同舍會葆真二首
(宋)陳與義
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
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
遊魚聚亭影,鏡面散微渦。
江湖豈在遠,所欠雨壹蓑。
忽看帶箭禽,三嘆無奈何。
夏至
(宋)範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
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閑伴兒嬉。
夏至
(宋)範成大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
逾年不與廟祭,敢雲孝子慈孫。
夏至過東市二絕
(宋)洪咨夔
插遍秧疇雨恰晴,牧兒頂踵是升平。
禿穿犢鼻迎風去,橫坐牛腰趁草行。
夏至過東市二絕
(宋)洪咨夔
漲落平溪水見沙,綠陰兩岸市人家。
晚風來去吹香遠,蔌蔌冬青幾樹花。
夏至後得雨
(宋)蘇轍
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
麥乾春澤匝,禾槁夏雷墜。
壹年失二雨,廩實真不繼。
我窮本人窮,得飽天所畀。
奪祿十五年,有田潁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獲中自愧。
余功治室廬,棄積沾狗彘。
久養無用身,未識彼天意。
夏至日祀閼伯於開元宮前三日省中齋宿三首
(宋)魏了翁
書生只慣野人廬,誰識潭潭省府居。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微閣上四廚書。
7.夏至· 有哪些關於夏天的美好詩詞1、《初夏》宋 朱淑真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2、《初夏絕句》宋 陸遊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4、《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 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5、《初夏即事》宋 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西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6、《飲湖上初晴後雨》宋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7、《小池》宋 楊萬裏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8、《山亭夏日》唐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壹院香。
9、《三衢道中》宋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睛,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10、《初夏睡起》宋 楊萬裏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11、《夏晝偶作》唐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12、《池上早夏》唐 白居易
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籬落似江村。
靜拂琴床席,香開酒庫門。
慵閑無壹事,時弄小嬌孫。
13、《首夏》唐 鮑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雖留有餘態,脈脈防憂煎。
幽人惜時節,對此感流年。
14、《長興裏夏日寄南鄰避暑》唐 杜牧
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
開鎖洞門遠,卷簾官舍涼。
欄圍紅藥盛,架引綠蘿長。
永日壹欹枕,故山雲水鄉。
15、《夏日登鶴巖偶成》唐 戴叔倫
天風吹我上層岡,露灑長松六月涼。
願借老僧雙白鶴,碧雲深處***翺翔。
16、《夏日遊暉上人房》唐 陳子昂
山水開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樓賞,地似竹林禪。
對戶池光亂,交軒巖翠連。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17、《客中初夏》宋 司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供參考。
8.關於“夏至”的古詩1、《夏至日衡陽郡齋書懷》
朝代:唐朝|作者:令狐楚
壹來江城守,七見江月圓。齒發將六十,鄉關越三千。
褰帷罕遊觀,閉合多沈眠。新節還復至,故交盡相捐。
何時羾閶闔,上訴高高天。
作者簡介: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殼士,自號白雲 孺子。宜州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先世居敦煌(今屬甘肅)。唐代文學家、政治 家、詩人。
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登進士第。唐憲宗時,擢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後為皇甫镈推薦, 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出為華州刺史,拜河陽節度使。入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憲宗去世,為 山陵使,因親吏贓汙事貶衡州刺史。唐敬宗繼位後,又重新提拔他為戶部尚書、東都留守、天 平軍節度使、吏部尚書,累升至檢校尚書右仆射,封彭陽郡公。後以山南西道節度使致仕。開 成二年(837年)病逝,年七十二。追贈司空,謚號“文”。累贈太尉。
令狐楚才思俊麗,尤善四六駢文。他常與劉禹錫、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詩“宏毅闊遠”,尤長 於絕句。有《漆奩集》壹百三十卷,又編有《元和禦覽詩》。
2、《夏至避暑北池》
朝代:唐朝|作者: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遊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作者簡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壹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3、《夏至雨霽與陳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夕涼恰恰好溪行》
朝代:宋朝|作者:楊萬裏
夕涼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聲迎步止,壹熒松火隔籬明。
作者簡介:楊萬裏(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閑居鄉裏。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遊、範成大、尤袤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他作詩20000多首,只有少數傳下來。
4、《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作者簡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與元稹***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香山。
5、《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朝代:宋朝|作者:楊萬裏
清酣暑雨不緣求,猶似梅黃麥欲秋。
去歲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禱汗交流。
此生未用慍三已,壹飽便應哦四休。
花外綠畦深沒鶴,來看莫惜下邳侯。
作者簡介: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