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杜的心路歷程

杜的心路歷程

?初唐著名詩人杜對五言詩的定型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另壹個身份是杜甫的爺爺。

?杜寫的五言詩較多,《新唐書》記載了10卷的《杜集》,但現存的只有不到50首。

1,

?杜最著名的詩是《金陵與陸澄春遊》;

只有流浪者才能來,

不斷更新的美麗震撼。

白雲和紅雲從海上出現,

春天的野李和柳樹。

我看著壹只黃鸝在溫暖的空氣中飛翔,

和被太陽反射的綠色水草。

突然壹首老歌響起,

我的心與家同在,我的眼裏含著淚水。

?金陵,今江蘇常州。當時,杜在江陰縣任縣丞、縣尉等下級官員,與金陵姓陸的縣丞有交往。詩人寫的是初春在江南與陸澄等友人嬉戲。空氣清新,風景獨特。這應該是壹件樂事,但畢竟我是壹個“公務旅行者”,所以總是想家。這壹點點不快,寫得特別有感情,充滿了詩外的抱怨。

?這首詩清新自然,淋漓暢快,是所有唐詩選本的必備。

?類似這首詩的,還有《春歸》:

心在痛,回首往事,

春回不同年。

他山簡魏闕,

桑子記得秦川。

花混香園鳥,

風和綠煙。

更高興的是,

在卡馬羅大橋旁邊。

?這是詩人被貶後寫的,表達了他想回洛陽的願望。春色依舊美麗(“花、香園鳥、風、綠煙”),但我想到的是“鄉愁”。

?杜是壹個25歲的進士,他還年輕。雖然沒有當像樣的神仙,但是仕途壹帆風順。後被任命為譙城校尉,後在江陰做過縣丞、縣尉之類的小官,後轉洛陽城。在朝鮮當過作家左郎,糧食部員,國子監主簿。生前有秀文館學士學位。他兩次被貶,壹次被貶到冀州(今江西吉安),壹次被貶到鳳州(今越南),但時間都不長,比不上在永州、柳州生活了14年,最後死在柳州的劉禹錫。

?然而,杜喜歡寫旅行和思鄉之情。這是壹件悲慘的事情,但它是壹所風景學校。苦是詩所不能及的,所以妳得接受。

2,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謇等大臣在東都魏紫宮發動兵變,擁立李習安太子,迫使武則天退位。兩天後,武則天退位,李習安復位。杜因與武則天的兄弟交朋友而被流放到鳳州。這是他第二次被貶,去了鳳州這樣很偏僻的地方。

?杜在去豐州途中渡湘江時,寫了壹首《渡湘江》:

深夜的花園悼念過去,

今春花鳥愁。

孤獨的北京人逃往南方,

不像湘江向北流。

?那時候,春到大地,滔滔江水北流,詩人卻要獨自南遊。想起以前的春遊,對比現在,不禁心酸。“不像湘江北流只可憐北京人。”乍看之下,似乎很正常,但細看之下,卻能看出詩人悵惘的形象。

?初唐是七大奇觀的初始階段,杜的《過湘江》影響很大,開了詩風的先河。明代大詩人評論家胡應麟評價說,“初唐,前七言變梁陳,旋律不諧,韻猶乏。而杜的兩首詩《過湘江》和《贈》卻是自然而又美味的。

?壹直到豐州,這個地方怎麽樣?杜燦·沈燕隨波逐流?看看他的《安南遊記》就知道了:

交叉腳趾的天氣很不尋常,

冷,晚,暖,又匆匆。

鐘東山的果實成熟了,

野花在第壹個月開放。

累積的雨水產生了霧,

輕霜打雷。

故鄉超越萬裏,

三思而後行。

?這就是杜取道安南(今越南河內)去豐州時,在招待所或驛站裏所做的事。語言平實,淺如白話文,風格樸實自然。

?他從未去過南方這樣的地方,所以壹切都顯得陌生:逢年過節,冬天果實成熟,正月開花(“中東山果實成熟,正月野花開”);至於天氣,多雨多霧,冬天打雷(“積雨成霧,輕霜打雷”)。詩人把握新環境中幾個有代表性的現象,稍加染染,趣味盎然。在此基礎上表達鄉愁,形成強烈對比。

3,

?在杜的旅途詩中,《鄧向陽城》也很有名,這是壹首描寫風景、鄉愁和鄉愁的詩:

從三秋到的乘客,

環顧這座城市。

初山是水平出來的,

漢水逢天。

王冠不是新的,

章華是老車站。

西池的風景不壹樣,

路上滿是灰塵。

?這首詩也是在被貶的路上寫的。

?三秋,已經很沮喪了,而且在異國他鄉,應該會更痛苦。但詩人登上襄陽塔,見天地開闊,田野壯闊,心中豁然開朗:“楚山橫出,漢水歸天。”胡應麟評價這幅對聯說:“弘壹是硬漢,邵令家風卻是婉約。”

?山河永恒,生命短暫。詩人在登樓時,想到了離襄陽不太遠的兩處古跡:張花臺和關隘裏。春秋時期,楚靈王修建的章華臺極為豪華,到了漢朝,官貴人雲集的廣利達。如今,它們只是歷史長河中的滄海壹粟。繁榮能長久嗎?那麽,什麽會永恒?或者文化。所以詩人說“池中風景不同。”這個“西池”指的是東晉歷史學家、文學家的故居。Xi智齒是襄陽人,精通歷史、佛學和玄學。他的著作《漢書·晉書·春秋》、《任意高氏傳》和《Xi誌齒集》影響深遠。西池風景好,忠厚有學問,所以很多人來西池拜謁,遊玩。但詩人並沒有直接說遊客多,而是通過“回到滿是灰塵的路上”,把車水馬龍的場景排了起來。“回歸”這個詞不僅描述了遊客的回歸,也暗示了自己的回歸。保級路上,回程是什麽時候?

《京華煙雲》是杜晚年所作。那已經是在都城長安了,可偏偏我又渴望洛陽:

這壹年,我壹個人去了秦。

愁春不春。

上林苑有花,

西柳營的前葉都是新葉。

公子南橋要盡興,

將軍,妳住在哪裏?

消息是洛杉磯風和日麗,

明年,春光會好壹倍。

?在詩中,杜表達了對長安洛陽的思念之情,中間也有壹些坎坷。在初唐七言律詩還不成熟的時候,這首詩絕對是上品。

?獨在北京(“獨遊秦”),詩人有壹種“身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使他“憂春不憂春”。春色旖旎,卻因思鄉而無心賞景。這首詩的結尾,構思新穎,詩人寄語洛陽:明年春天再相見,壹定要給我壹個更美的春光。

?被貶途中想家,異地為官,甚至在首都長安為官,是不是有點矯情?為什麽不幹脆在老家找點事做,不出來了?不會吧!他們仍然想實現自己的抱負。

?事實上,杜的旅行詩並不都是思鄉詩。有些詩是寫景寫情的,充滿了對山川的熱愛。

?鹹亨元年(670),杜升進士第壹,為冀城太守。在譙縣(在今山西汾陽西,不是今天的譙縣),他到蘭州(今山西嵐縣西北)出差,《荊周》是這樣寫的:

北方的春天姍姍來遲,

這個邊城的氣候寒冷。

花兒不會來來去去,

新舊雪依然存在。

鋼琴裏聽得見水,

看那幅山畫。

自我報警導致遠程服務,

催鞍既困難又危險。

?譙縣離蘭州不遠,但蘭州三面環山,比譙冷。詩人的蘭州之行總是在春天。那時候的城市已經是花滿枝頭,桃李滿天下,唯獨蘭州沒有入冬,只有雪和春花不見蹤影。

?即使春寒料峭,但在詩人眼裏,蘭州的風景依然十分可愛:“琴中聽水聲,山中畫中見”,在琴中畫風景,賞心悅目。

?雖然風景很美,但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詩人突然醒悟(“自驚”),不應該貪戀風景,於是催馬踏上了艱難的道路。

4,

?杜沈燕有四子五女,長子杜憲,官拜大夫,是杜甫的父親;次子杜鶴為父報仇,在朝野聲名鵲起。他的故事足以編成壹部武俠小說。

?杜性格爽朗,為人驕橫,因此受到當時人們的羨慕。武則天元年(698),杜得罪權貴,被貶到冀州當管事參軍。大家都覺得他受了委屈,為他寫詩送行的有四五十人,包括著名詩人、宋等。當時,杜16歲的次子杜賓也隨父親去了冀州。

?在冀州,杜得罪了外官郭若訥。郭若納進讒言於司馬周繼忠(說的是孩子),和他們兩個,把杜關起來,想殺他。杜也了解到,自己是在不考慮飲食的情況下瘦下來的。但他沒有沮喪,而是計劃了壹個冒著生命危險復仇的計劃。他每天都打聽司馬孚的活動,直到查出周繼忠在宮中大擺宴席的那壹天(武則天聖歷二年七月十二日)。這壹天,杜鶴偷偷溜進司馬府,慢慢走近正在和大家推杯換盞的周繼忠。利用他的驚訝,他從袖子裏抽出壹把鋒利的劍,猛地向他刺去。席間,壹片混亂,房子裏的士兵聚集在壹起,將杜鶴砍死。周繼忠奄奄壹息。臨死前說:“不知道審中有沒有孝子。妳要是傻了,就錯怪我了。”

?此事震驚朝野,輿論稱杜鶴為孝子。當武則天聽說這件事時,她把杜叫到北京表示同情,並讓他做工作助理。

?三年後,杜把兒子的遺體打包,安葬在洛陽。杜致悼詞祭奠兒子,左太監諫親筆為杜題寫墓誌銘,贊其“功成名就,奮不顧身,立於,死後猶存”。這對蘇祥來說是壹件大事。唐玄宗時任宰相,名徐國公,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蘇祥病逝後,洛陽人民懷念他,聘請工匠按照他的形象在龍門雕刻了壹尊觀音像。蘇祥也是盛唐時期的著名學者。他和燕王交談,稱他為“許巖的大手筆”。

5,

?杜的許多軼事都是自吹自擂的笑話。

?他曾說:“我的文章可以使屈原、宋玉為我的官;我的書法墨跡,王羲之要做北方諸侯。”

?在為官期間,蘇為道擔任天官侍郎,杜也參與選官。審判結束後,他對人說:“蘇維道必死。”人們問他為什麽,他說:“蘇偉道看到我的判決不是羞死了嗎?”

?有壹次,杜病重,宋和等人前來探望。杜對說,有我在,讓妳郁悶了好久。現在沒事了。我要死了。大家可以放松壹下。只是很遺憾,我還沒有看到能代替我的人。

?真不知道他是喜歡吹牛還是真的很自信。

?看看杜的詩和軼事,似乎就知道他喜歡寫自己壹個人在異鄉的感受。但看他的軼事,他自信,甚至瘋狂。不知道他是什麽星座。不可能是雙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