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三峽情韻中按什麽順序寫的三峽

三峽情韻中按什麽順序寫的三峽

時令已經是秋天了.三峽的秋天,從大江兩岸的橘柚樹開始.這些樹,生長在陡峭的山巖上,葉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巖石壹般,堅硬、挺直.越到秋天,它們越顯出綠得發黑的顏色.而那累累的果實,正在由青變黃,漸漸從葉子中間顯露出來.就在這時候,它們開始散發出壹種清香,使三峽充滿了成熟的秋天的氣息.

每當早晨,透明的露水閃耀著,峽風有些涼意,仿佛滿山的橘柚樹撒了壹層潔白的霜,新鮮而明凈;太陽出來了,露水消逝了,橘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三峽又是壹片秋天的明麗.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陽光在水面上跳躍,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壹條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而壹面又把那激蕩跳躍的光輝投向兩邊陡立的峭壁.於是,整個峽谷波光蕩漾,三峽又充滿了秋天的熱烈的氣息.

下午,太陽還沒有落,峽裏就升起壹層青色的霧.這使得峽裏的黃昏來得特別早,而去得特別遲.於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黃昏中,兩岸峭壁的倒影,壹齊湧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壹線發光的天空,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壹條明亮的帶子.

夜,終於來了.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接連地亮起,連同它們在水面映出的紅色光暈,使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沈沈欲睡.只有偶爾駛過的駁船,響著汽笛,在江面劃開壹條發光的路;於是漁火和燈標,都像驚醒了壹般,在水面上輕輕的搖曳.

也許由於這裏的山太高,峽谷太深,天空過於狹小,連月亮也來得很遲很遲.起初,只能感覺到它朦朧的青光,和黃昏連在壹起;而不知在什麽時候,它忽然出現在山上,就像從山上生長出來,是山的壹部分,宛若壹塊巨大的、磨平的、發亮的雲母石.這時月亮和山的陰影,對比異常明顯——山是墨壹般的黑,陡立著,傾向江心,仿佛就要撲跌下來;而月亮,從山頂上,順著直立的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輝,壹直瀉到江面,就像壹道道瀑布,憑空飛降;又像壹匹匹素錦,從山上掛起.

這壹天,正是中秋.

這是描寫瞿塘峽的,瞿塘峽以峭拔險峻而著稱.江面最窄處僅數10米,兩岸山峰卻高達 1000至 1500米.這樣的地勢妳可以想像壹下,是不是山峰如同和天連接在壹塊,江上的小舟如同在地窟裏穿行.

全詩如下:

夔門通壹線,怪石插流橫.

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

簡單的就是山峰如同和天連接在壹塊,江上的小舟如同在地窟裏穿行

此文已被收錄到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語文教材中作為課文選講.又被長春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壹單元作為課文.

編輯本段教案教學目標  1、能領略三峽之秋的美景,並體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抒發作者對三峽的熱愛.

教學步驟  壹、導語:  

 1、 課前播放歌曲《三峽情》.

2、 導語:壹曲《三峽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們對三峽的向往.現在,就讓我們欣賞幾幅三峽的自然風光圖片,從視覺上感受三峽的美麗.(投影打出圖片)令人遺憾的是,三峽這條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經在2003年永遠地消失了.可幸運的是文學作品保存了三峽的美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三峽之秋》,去重溫那逝去的三峽神韻.

2、出示學習目標.(見上)

二、領略美景

1、布置學習任務(投影):

用妳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課文是按什麽順序來描繪三峽之秋的?

(2)按課文描寫的順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圖,並用文中的詞語說說每幅畫面的特點.

2、學生活動:

(1) 自讀課文,圈點勾劃、做批註.

(2) 四人小組討論,組長組織並整理歸納小組意見.

(3) 全班交流.

3、教師總結:(投影)

三、賞析美點

1、布置任務(投影):

請用欣賞的眼光選擇妳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說說妳喜歡的原因.

提示:欣賞文章,可從語言、修辭、描寫的角度(動靜、粗細、遠近等多方面)著手.

2、學生活動:

(1)精讀課文,批註.

(2)全班交流.

3、教師總結:(投影)

本文文質兼美.文中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進行了動靜、粗細、遠近等多角度的具體描寫,在讀者面前展開了壹幅立體的、生動的“三峽秋景圖”,字裏行間洋溢著作者對三峽、對長江的喜愛和贊美.

四、朗讀美文

1、布置任務(投影):

比較起來,妳最喜歡壹天中哪壹段時間的“三峽之秋”?選擇妳最喜歡的段落,入情入景地讀出三峽之秋的神韻.

2、學生活動:

(1)各自放聲朗讀.

(2)同桌之間相互讀給對方聽,並相互作出評價.

(3)個別學生上前進行配樂朗誦,其他學生認真傾聽,並帶著欣賞的眼光作出評價.

五、暢所欲言

1、 布置任務(投影)

對比今昔,妳更喜歡哪種三峽風光,為什麽?

2、 學生活動:

(1) 自言自語.

(2) 個別發言.

3、 教師總結:

三峽過去是我們的驕傲,今天它仍是中國人的自豪!不管這塊神奇的土地怎麽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

六、布置作業

(壹)必做作業

回家後,請妳做壹做小導遊,將妳領略到的三峽美景介紹給爸爸媽媽.

(二)超市作業

1、 三峽,以它那迷人的風光吸引著無數中外來賓,而三峽工程又會給三峽帶來些什麽呢?請在課後展開調查,並撰寫調查報告.

2、辦壹期主題為《奇麗的三峽》的小報.

編輯本段方紀個人簡介  筆 名: 公羊子、方紀

原 名:馮驥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19-1998.4.29

民 族: 漢族

經歷簡介  現當代著名作家,河北省辛集市(原束鹿縣)人,1919年生於河北省束鹿縣壹個農民家庭.著有十幾部中長篇小說和詩歌集,代表作《揮手之間》,記錄了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毛澤東赴重慶參加國***和平談判這壹重要的歷史時刻. 方紀原名馮驥 ,在北平讀書期間,參加過“壹二九運動”.1936年加入中國***產黨,並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抗戰開始,先後在武漢、長沙、重慶等地做政治宣傳工作,1939年到延安,延安時期曾在在中央黨校、文協、馬列學院和《解放日報》社工作.解放戰爭時期,在《冀中導報》工作,參加過土改工作隊.抗日戰爭勝利後,任熱河省文聯主席.1949年後曾先後擔任《天津日報》編委、文藝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長,中***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天津市文聯黨組書記等職. 1956年春,方紀隨長江三峽地質勘查隊在長江中上遊工作、采訪,直至同年秋天.這次旅行,他寫了《長江行》《到金沙江去》《三峽之秋》等散文.方紀的散文以《揮手之間》(1960年10月)影響較大,其他作品有長詩《大江東去》《不盡長江滾滾來》、評論集《學劍集》等. 1935年在北京大學旁聽,1936年參加“壹二·九”運動,參加“左聯”,加入中國***產黨.參加了農村土改,寫下了反映冀中人民抗日和土改運動的長篇小說《老桑樹底下的故事》和中篇小說《不連續的故事》.1956年到西南旅行,寫下了歌頌祖國飛躍前進的散文特寫集《長江行》.以後他寫了長詩《不盡長江滾滾來》和《大江東去》;發表了短篇小說《來訪者》.1965年出版了散文集《揮手之間》.另外還有文學評論集《學劍集》.文革中受到殘酷迫害,造成嚴重病殘.1979年擔任中國文聯委員、作協理事. 1939年從重慶到延安,在《解放日報》社等單位從事編輯和寫作.抗戰勝利後曾任熱河省文聯主席.解放戰爭時,在前線做隨軍記者.解放後,任《天津日報》文藝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長、天津市文聯黨組書記、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作協天津分會主席等職.

主要作品簡介  《書的夢》

《 畫的夢》

《戲的夢》

《夜思》

《悼念李季同誌》

《鄉裏舊聞》

《 同口舊事》

《新年懸舊照》

《報紙的故事》

《亡人逸事》

《蕓齋瑣談》

《母親的記憶》

《青春余夢》

《蕓齋夢余》

《貓鼠的故事》

《夜晚的故事》

《三峽之秋》

編輯本段《三峽之秋》擴寫  時節已經是秋天了.太陽島的秋色,是從江邊兩岸的小草開始顯現的.從表面上看是綠油油的,可是掀開上面的壹層,就會發現這些小草的根部都是焦黃色的,在它們腳底的旁邊“收容”著壹些枯枝爛葉.這時,太陽島又充滿了活力秋天的氣息.

早晨,透明的露珠閃耀著,柔和的秋風吹拂著江邊兩岸的小草,它的表面好象結了壹層霜似的,由此小草顯得特別鮮綠;太陽出來了,露水消逝,小草閃爍著五彩的陽光,綠色的葉子在露水的“清洗”下沒有壹絲灰塵.太陽島又是壹片秋天的清新.

中午,水面波光蕩漾,太陽的光照耀著文錦江江面,於是他也活潑起來啦!奔騰向南流去,像壹條金鱗巨龍,翻滾著,呼嘯著.同時太陽把它那耀眼的光芒投向河面上,於是,太陽島又充滿了秋天活潑的氣息.

下午,太陽慢慢地墜下山去了,天女撒下了壹件紅紗衣.把周圍的山啊,水啊罩上了壹層艷麗的紅布.太陽的余輝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似鍍上了壹層閃閃發亮的江水裏,微波蕩漾,仿佛天都是在搖晃壹樣.

夜幕徐徐從天空中垂下來.岸邊的各種草蟲的鳴叫聲,混合在壹起,像壹曲娓娓動聽的交響曲.點綴江邊的燈火,眨著眼,像在如癡如醉地欣賞與品味.微微飄動的光影沈不住氣了,索性也隨著優美的交響曲輕歌曼舞……

也許由於這裏壹片曠野,天空的壹番景象壹目了然.……月亮出來啦!天空中掛上了壹盞明亮的燈,周圍的景色都被鍍上了壹層銀白色的月光.月亮是多麽晶瑩剔透,多麽純潔,多麽明亮,多麽美好!舉目遠眺,皎潔的月光,把江邊的小草照得雪亮,像鋪了壹層白霜.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江面上形成亮閃閃的白波,閃爍著,好象是遊龍的銀鱗.

這壹天,正是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