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講的描寫的是:雪花和白茫茫的蘆花融為壹體的美景。
原詩:
《詠雪》清代:鄭燮
壹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釋義:
廣袤天地大雪紛飛之中,但見壹剪寒梅傲立雪中,鬥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世籍蘇州,後遷興化。
擴展資料:
初到揚州的鄭板橋,窮困潦倒,巧遇馬曰琯馬曰璐二人,之後結下深厚友誼。其後,三人結伴遊觀小玲瓏山館以雪花為題即興作詩《詠雪》。
這首詩歌主要表達的意思是雪花的多、白和美。詩句之中的壹三五等,這些數字都是壹個虛數,並不是真的只有那麽幾片雪花,鄭板橋使用數字,主要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告訴人們,雪景的美妙以及美好,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壹幅大雪紛飛的美好景象。
在鄭板橋使用數字作出《詠雪》這樣朗朗上口的數字詩之後,這種簡潔的表達方式也漸漸的被人們所喜愛,在鄭板橋之後也有著很多的人模仿著鄭板橋的這首《詠雪》來作詩,如在後來比較出名的由乾隆皇帝所作的《詠雨》還有不知道是誰做作的《數星星》,以及後來的《詠書》《詠林》等。
可以說是鄭板橋開創了數字詩的鼻祖,不過雖然在後來有很多的人模仿鄭板橋的詠雪詩,但是在數字詩上的成就,卻沒有壹個人達到鄭板橋的高度。因此那些所作的詩歌的流傳程度,更是不及鄭板橋的詠雪。
詩的前兩句是虛寫,後兩句是實寫,虛實相映融鑄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結尾的第四句,卻以動靜相宜的深邃意境,壹下子將全詩從低谷推向奇峰。?
全詩幾乎都是用數字堆砌起來的,從壹至十至千至萬至無數,卻絲毫沒有累贅之嫌,讀之使人宛如置身於廣袤天地大雪紛飛之中,但見壹剪寒梅傲立雪中,鬥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這雪花和梅花中了。
百度百科——詠雪 (鄭板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