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湛河的釣魚故事表達了壹種什麽樣的哲學?

湛河的釣魚故事表達了壹種什麽樣的哲學?

做事的時候,有時候可以以柔制剛,以弱制強。凡事講究方法。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原文

詹何以以繭絲為尼龍,芒針為鉤,旌旌為竿,切谷為餌,引盈車之魚入深淙淙流,而尼龍不盡,鉤不伸,竿不撓。楚王聽了有異,問他為什麽。戰和曰:“曾聽先醫之言,溥父子亦驕,弱弓纖付,風搖雲搖,連在雲裏,兢兢業業,親力親為。

因為發生的事情,我學會了釣魚,用了五年的時間做到最好。我在江上,無憂無慮,但想到魚,手無足輕重,事不能亂。魚見臣之餌,猶為塵沫,吞之不疑。所以可以以弱制強,以輕制重。如果國王能精誠治國,那麽天下可壹手把持,那就可笑了。”楚王說,“好。"

翻譯

戰和以單股絲為釣繩,鐵絲網為鉤,細竹為釣竿,割米為餌。在100米深的深淵和湍急的河水裏釣到的魚能裝滿壹輛車,魚線壹直走,鉤沒拉直,釣竿沒彎。

楚王聽說後很驚訝,就把他叫來,問他為什麽。

戰和說:“我父親是個醫生,他說古代的弓箭手善於射箭。他們曾經用弓和細長的絲繩,壹箭順風射兩只黃鸝,(因為)他們壹心壹意,用力均勻。我跟著他練習,模仿學釣魚。我花了五年時間才完全明白真相。

現在我在河邊拿著竿釣魚的時候,心裏不去想其他的事情。我只想釣魚,拋線沈鉤,均勻用力。任何外來物都不能擾亂(我的心思)。魚看到我的餌也不會懷疑,就像灰塵或者堆積的泡沫。所以,我能以弱勝強,以輕抗重。陛下,如果妳能這樣治理國家,那麽天下的事都可以壹手搞定。還有什麽是妳處理不了的?"

楚王說:“說得好。”

本文選自《列子·唐雯》,作者列玉寇,戰國時期鄭國莆田(今河南鄭州市)人。

擴展數據

作者簡介

列子(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戰國時期,享年75歲)是戰國早期道教的代表人物。名寇,又名虞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代鄭國莆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晚於單於。先秦十傑之壹,是著名的道家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戰國初期的思想家列子,是與鄭妙公同時代,除了老莊之外的另壹位道家代表人物。他的學術源於《黃帝老子》,主張無為而治。漢末班固《藝文誌》道教部分有八卷《列子》。

漢書《藝文誌》載有《列子》八卷,失傳較早。此版《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運用來看,可能是後人根據古代材料編撰而成。該書收錄了65,438+034則寓言、神話和傳說,由東晉人張展整理補充。它的主題範圍很廣,其中壹些很有教育意義。

真相

1,科學方法是成功的階梯。

2.方法是智慧和經驗的結晶。

3.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方法。

4.不同的問題應該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5、方法必須符合客觀規律。

6.這些方法必須不斷創新和改進,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7、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掌握新方法。善於吸收前者的經驗,順應自然的潮流,是成功的捷徑。

百度百科-戰河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