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墨是中國書法的優良傳統,深受中日韓三國書法家推崇。墨色單壹,磨墨可分為五色。歐陽先生、田先生認為,不磨墨不成書。
磨墨要輕而慢,保持墨直,在硯臺上垂直打圈。不要斜磨,也不要直推。磨墨少用水比多用水好。如果是稠化的,就加水稠化。用清水磨墨,不要用茶或熱水。墨要磨得適中,不能太濃也不能太淡。磨完後,把墨水放在盒子裏,以免開裂。磨墨要花很長時間。為了避免右手疲勞,最好用左手練習打磨。
磨墨的具體方法:
先在硯臺裏放少量的水。水太多的時候,磨墨的時候容易把硯池抖出來。當墨錠浸泡在水中時,也會使墨水變軟,出現小塊墨水。壹旦溶解在油墨中,就會影響研磨油墨的質量。如果寫大字需要大量的墨水,可以研磨幾次,將研磨後的墨水倒入其他容器中,然後在硯臺中加水繼續研磨。
磨墨時註意墨錠的揉平,再按慢磨,不能快。妳要沿著圓硯的邊緣順時針繞壁畫壹圈,磨的範圍要大壹些。不要在硯臺中心的壹小塊區域磨。
磨墨時,要求手臂懸空,與桌面平行。把墨錠握在手裏就像握筆壹樣,要用手腕和手臂的運動來磨墨。如果妳把胳膊放在桌子上,只用手腕和手指的旋轉來研磨墨水,墨錠會以壹個傾斜的角度被研磨。
磨墨是練字的好方法。用正確的方法磨墨,相當於練習畫圓。經常磨,就習慣了。拿起筆就會畫出壹個很圓很粗的圓,對以後寫字很有好處,尤其是草書。
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曾以對聯勉勵學生“讀書為實業,磨墨為靜”。另壹位當代書法大師高二適先生也寫過“人言磨人,磨穿鐵硯方為寶”的詩句。都說磨墨可以培養人的耐心,鍛煉人的毅力。
油墨的增稠是有壹定限度的。太稠,稠如泥,粘在筆上,難寫;如果太稀,墨水滲透太快,字跡會在紙上留下壹大圈水漬,使筆畫模糊不清。油墨濃度要適中。
怎麽才算溫和?從磨墨痕跡可以看出,如果墨錠磨,墨很快就會淹沒磨的痕跡,說明墨不夠濃,可以繼續磨。磨墨很費時間。可以邊磨墨邊看書或者看帖子。不要浪費時間。如果墨錠磨的地方地面留下清晰的磨痕,同時墨水慢慢淹沒磨痕,說明濃度適中。如果油墨後的痕跡還是,說明太濃,可以適當稀釋。另壹種檢驗濃度是否適中的方法是用筆尖蘸壹點墨水在宣紙或元書紙上,看墨水是怎麽滲出來的。如果墨水像油漆壹樣稠,有輕微的墨水滲出,證明經過打磨,可以書寫。
磨墨後要註意兩點:壹是墨錠不能留在硯中,防止墨錠膠從硯面上脫落;第二,我們應該擦掉墨錠上的水,以防止浸濕的墨水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