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比較毛澤東和曹操詩歌的異同並寫壹篇論文。

比較毛澤東和曹操詩歌的異同並寫壹篇論文。

毛澤東與曹操詩歌之比較

摘要:毛澤東和曹操都是歷史巨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為國家、人民乃至整個民族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們不僅是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優秀的詩人和作家。毛澤東和曹操無論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詩人,都對中國詩歌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他的詩歌之間的差異表現在體裁形式、內容、風格和審美特征上。也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影響了中國詩歌的發展方向,直接影響了中國很多詩人的詩風。在詩歌史的發展中,人們仍然可以看到他們對後世詩歌的深刻影響。

關鍵詞:毛澤東詩歌曹操詩歌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詩的國度,詩歌源遠流長。早在夏商周時期,為了發泄心中積累的勞動,動員人們積極生產勞動,緩解疲勞,出現了原創詩歌和口頭創作。魯迅先生說:“文學活動來自生產勞動。”勞動者口耳相傳,在民間廣為流傳,廣為傳唱。在漫長曲折的發展中,逐漸被後人整理,形成了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詩經》的出現為後世詩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了歷代詩歌創作的先河,可謂文學長廊中不朽的創舉。

《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它是中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它以豐富的思想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手法,灌溉了中國詩歌的廣闊花園,培育了歷代的作家和詩人。

在《詩經》的巨大影響下,縱觀歷史詩人,曹操和毛澤東這兩位不同時代的偉大歷史人物,在詩歌創作上的風格和特點略有相似,但又略有不同。讓後人研究得更直接的是,他們的詩歌在內容、體裁、風格、審美特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歷史給予毛澤東和曹操的評價是,他們都是政治家、軍事家,更是優秀的詩人。但他們所處的時代、所處的階級、所處的地位不同,決定了他們詩歌的不同性質。畢竟曹操是地主階級的政治家、文學家。由於階級和時代的限制,他有許多與人民對立的思想。他的野心和願望只能是鞏固地主階級的專政,而不可能真正表達勞動人民的感情,更不用說站在勞動群眾的立場上領導人民翻身當家作主。所以在他的詩裏,人只能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現。如《郝》中“甲生虱,萬人死。白骨裸露在田野裏,它們中間沒有壹個人,也沒有啼叫聲。留下遺產的有幾百人,斷了腸子。”從這些簡單而令人震驚的悲劇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民群眾是被壓迫者,被統治者,是為了實現統治而被消滅的對象。在這壹點上,它與毛澤東詩中所反映的人大相徑庭。因為毛澤東同誌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理論家,中國* * *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毛澤東思想理論的主要創始人,舉世公認的偉大詩人。

毛澤東詩歌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代表。毛澤東的詩可以說是“新中國的國魂”(在《何敬之》中)。贏得了新中國的偉大詩人毛澤東的詩歌像壹聲春雷震撼了整個世界。“他的詩歌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靈魂寶藏,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靈魂寶藏。人人都愛,大聲背誦,從中得到教育和美感。”(藏族)毛澤東的詩歌是中國文化的靈魂瑰寶,是詩歌史上的壹座豐碑。郭沫若被譽為“泰山北鬥”。毛澤東詩歌是對曹操詩歌的發展和創新。毛澤東同誌在評《二十四史》的時候也是這樣評價曹操的。他說曹操是英雄,他統壹了北方,結束了貴族爭霸的局面,維護了中原農業的正常生產。我們不應該混淆他的功過是非,而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觀,實事求是,正確客觀地評價壹個歷史人物。他還說曹操的詩蒼勁有力,激情四射,客觀實在。比如他在《浪淘沙·北戴河》壹詩中寫道“吳偉揮鞭,留遺於東凱什。”可見,毛澤東不僅崇拜和敬仰曹操,而且肯定了曹操詩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但無論如何,毛詩歌與曹詩歌在體裁、內容、風格、審美特征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和區別。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上幾點來比較曹的詩和毛的詩。

壹,體裁形式

曹操是建安體的代表,現鈔僅存二十首,都是樂府舊體詩,多以樂府舊體詩寫時事。而且從他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敢於面對淋漓的鮮血”(魯迅語)的精神。比如大家熟知的《短歌行》中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比如朝露,去日本就難多了。大度壹點,煩惱難忘。如何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只有杜康。”在詩的開頭,詩人用眼前的風景來振奮精神,用虛擬的現實來感嘆生命的短暫和時間的流逝,表現了詩人面對生命自然規律的坦然。曹操的另壹種表現形式是,他反對了幾百年來漢代文人詩重形式輕內容的傾向,真正能夠“以情緯文,使文質”,達到了既富情又有質的要求,既有民歌特色,又有自己的創新。

毛詩歌在體裁和表現手法上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典範。他善於運用典故、寓言、神話來諷喻今人,運用賦、比、興,將革命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創造出壹種富有哲理的嶄新意境。在繼承古詩詞體裁的同時,字裏行間也透露著現代人的新意。比如《長征》,這首千古朗朗上口的詩,將長征中的現實與作者浪漫豁達、樂觀向上的氣質相結合,表現了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和紅軍戰士長征勝利後的喜悅和歡樂。曹詩歌與毛詩歌相隔兩千年,唐宋明清文人對其進行了繼承和創新。到了毛詩歌時代,曹詩歌的體裁雖然可以找到,但在當時還遠沒有壹個固定的模式和體裁。相比之下,毛的詩歌體裁靈活創新,形成了新時期新的詩歌體裁。

第二,反映內容

任何文學作品都是通過直接或間接反映作家所處的時代而創作出來的。曹操的詩和毛的詩也不例外。曹操的詩按內容可分為兩類:壹是反映漢末社會動蕩和人民疾苦的,如郝、祿興、秋祿興、闕東門興等。這類詩歌非常現實,深刻地體現了時代的蒼涼和悲憤;另壹種是表達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如《短歌》、《走出廈門》。這類詩歌氣勢磅礴,精神飽滿,表現了壹個政治家在亂世中的積極精神。

根據藏族學者編輯的《毛澤東詩歌鑒賞》壹書,毛澤東的詩歌數量為50 * * *。就詩歌本身所反映的內容而言,毛詩歌比曹詩歌所反映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打破了傳統詩歌的“詩性表現”。詩歌不僅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作為人與人之間溝通和交流的工具。毛的詩諷刺和批判了社會的黑暗,如《菩薩山》《黃鶴樓》。有表現書生意氣的《沁園春·長沙》;賀新郎別友,(七律與柳亞子先生)及(臨江仙致丁玲同誌)友人夫婦贈等。有對戰爭的描寫(《清平樂桂江之戰》)(《西江月·井岡山》)等等;也有鼓勵軍人的,如《清平樂·六盤山》、《贈彭·》等。總之,毛詩詞是中國人民現代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是中國革命艱難歷程的見證,是人生經歷和情感的記錄。

然而,當我們研究和比較曹和毛的詩歌時,我們會發現,毛的詩歌突破了古代詩歌中固定的反映模式,在世界宇宙中自由地表達其意義。歌頌聖賢,緬懷古人,歌頌自然,表達革命前景,抒發崇高誌向,可謂是眼所見,耳所聽,心所想,腦中所想,無壹不用筆,達到了詩的境界。毛澤東的大多數詩歌都是在馬背上壹口氣寫完的,但大多數是在心情愉快和取得勝利後創作的。雖然是詩,但作為新中國成立的見證,不是廢話。當然,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和歷史的局限,曹的詩在內容上比毛的更為古雅單調,但在色彩上卻更為厚重。

三、風格特征

暫且不談曹詩歌與毛詩歌在藝術風格上的異同。只是他們的人生經歷看起來很相似。他們的軍旅生涯,奔馳戰場,才華橫溢,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歷史給兩位偉人的評價基本壹致。作為詩人,曹操當之無愧是建安性格的代表。所謂“風骨”,雖有各種解釋,但並不否認他是壹種內容豐富、感染力強的質樸、渾厚、清新、明朗、直白、悲涼的藝術風格。王士禛曾說曹操的詩“古直,悲,神韻強”。總之,最近研究曹茂詩歌的人很多,眾說紛紜。我們從詩歌的角度來比較壹下曹茂詩歌的風格。

《走出廈門》寫於公元207年曹操北伐烏桓途中。和曹操的其他詩壹樣,是寫在古樂府裏的。雖然是在軍旅迷迷糊糊的時候寫的,但是影響深遠,轟轟烈烈。在《顏》這首頗為組詩開頭的序曲中,他倉促地抒發了自己的人間豪情,為全詩定下了慷慨激越的基調。

曹操的《秋鹿行》和《郝》都以挽歌記敘時事,完全擺脫了樂府古體詩的舊束縛,直接反映漢末動亂時期廣闊的社會生活,以樸實生動的描寫有力地控訴了軍閥的種種惡果。東方之樹在《趙薇展顏》中評價《秋露行》說:“此詩豪邁蒼勁,直抒上古之悲,用詞抑揚頓挫,豪放質樸。”對郝的評價是:“真淳樸,心胸寬廣,胸懷大誌”。他的詩說:“甲生虱,姓皆亡。白骨裸露在田野裏,它們中間沒有壹個人,也沒有啼叫聲。留下遺產的有幾百人,斷了腸子。”從圖中引出必然的嘆息。寫到這裏,詩人已無需再花費筆墨,人們渴望祖國安定,對統壹的渴望表露無遺。多麽樸實、古老、直白,又多麽真實、生動。

在曹操的詩中,感情和場景是不斷變化的,往往能從悲傷中感受到奔放。空間和時間是不斷變化的,這往往給人壹種宏大感和距離感。曹操更善於運用虛擬現實、少予多予、以小見大、化靜為動等方式表達自己的審美遐想。比如千古不朽的“短歌為酒歌”,表達了詩人渴望想起先賢的心情。綜上所述,可見曹操的質樸、率直、豪放、清新、朝氣,真是高超的藝術手法。

在我看來,詩歌是作家精神世界的釋放。壹直很喜歡曹的詩,他稱之為“偉人的傑作”。他在學習吸收曹操詩歌風格的同時,也有著比曹操更大的抱負和理想。他的詩歌抒發理想,描寫艱苦的革命生活,用詩歌描繪飽經磨難、千瘡百孔的祖國壯麗山河。歸根結底,毛詩歌的風格與曹詩歌的風格是不同的。可以說,毛的詩充滿了霸氣、狂傲、奇詭和豪氣,也有壹種飄逸的大氣和豪氣。

蘇東坡是歷史上著名的豪放詩人,但他沒有毛澤東那樣的遠大誌向和抱負,所以他的詩沒有雄渾豪放、蒼勁有力、豪放不屈、奔放熱烈、雄渾有力的力量。比如《念奴嬌·昆侖》:“出世”,這句話雖然只有四個字,卻顯示出壹種雄壯的風格。又如《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在燕子身上,白浪滔天,漁船在秦皇島外捕魚,不見汪洋。妳認識誰?”“大雨落在壹只幽燕身上”,真的驚喜出來,凸顯大雨。然後說“白浪滔天”,寫出海浪的磅礴風采。毛的詩不僅豪邁,而且奇、神、霸道。“奇”是毛的詩出其不意,獨特莫測,以異取勝。它是對公式的突破,是對傳統的創新,是對客觀世界的獨特看法。“神”與“霸”在毛澤東的詩中也有體現,如《沁園春·雪》中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毛澤東沒有問任何人,只問天地,誰是今天的主宰。可想而知,除了天和地,沒有人能告訴毛澤東答案。看《念奴嬌·昆侖》詩,“安德魯倚天拔劍,把妳砍成三段。壹塊留在歐洲,壹塊給美國,壹塊還給東方。太平天下,天下如是涼熱。”只有具有偉大人格和偉大理想的人,才能寫出波瀾壯闊的壯麗詩篇。正是因為毛澤東的宏偉、博大、燦爛、矢誌不渝的理想和抱負,才產生了堅忍不拔的精神,這是壹種震撼靈魂的精神力量。

除此之外,毛澤東在詩歌創作中也重用量詞,毛澤東尤其擅長用量詞塑造詩歌和意象。他用得最多的是“千”和“萬”。據統計,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集》的六十七部作品中,“壹萬”壹詞使用了三十二次。分別在《沁園春·長沙》和《漁父傲抗第壹次大圍剿》中用了三次。“萬”字是壹個很大的數字,具有整體感、綜合性和普遍意義。比如《鯤鵬要被壹條長纓束縛》《各種霜天爭自由》《錢山只閑》。這個巨大而突出的數字,展現了偉大而非凡的外部氣象和豪邁而雄偉的內部精神、神韻和氣勢。這也是毛澤東內心崇高精神和遠大抱負的表現。他通過對“萬”字的獨特運用,創造了壹種獨特的審美趣味。

其次,毛澤東巧妙地使用了“壹”字,在67首詩中使用了49次。“壹只公雞唱遍天下白”“壹場暴風雨從人間升起”“壹座橋飛架南北”“壹座山飛到江邊”“壹代天驕”等詞語用得氣勢磅礴,豪放。“壹”是小數,也是大數。“壹”是整體,不是全部,涵蓋了壹切。“壹”是壹個具有宏觀模糊性、主動性和獨特意義的詞,具有很強的表達功能。毛澤東巧妙地用“壹”字來表達他的詩歌的宏偉和魅力,有壹種奇特的審美趣味。

因此,毛澤東的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這是毛澤東詩歌的個性,也是曹操詩歌風格的繼承和創新。與曹詩的區別在於毛詩通俗易懂,適合人民群眾,但又不失本色。曹詩歌所不具備的這壹特點,既是民族性的,又是時代性的,影響和左右著中國詩歌走向通俗化、大眾化的發展方向。

第四,審美特征。

研究了曹和毛的詩歌,可以知道,曹和毛詩歌的美學意蘊也是相當深刻的,可以結合作品分別闡述。

在曹操的詩歌中,無論是景物、敘事還是歷史,都能體現出他的審美特征。曹詩歌的審美特征可以概括為“大、壯、古、簡”。他寫道,自然不屑於壹草壹木壹花壹石,而專註於自然景物的質樸和生長。比如妳把《日月之旅》寫在大海裏,如果是出於它。星與漢若出彩,若出其不意,幾個數字就凸顯出海大處理日月的豪邁和深刻品格。再比如寫高山族“北上太行山”。羊腸彎,車輪催。筆墨雖不多,卻使太行山雄偉險峻,山石嶙峋。他寫植被“草木叢生,草木豐茂”,字裏行間都洋溢著雄偉壯麗的精神。所以,胡應麟說,“吳偉英才崛起,不論用兵,其詩豪邁縱橫,籠罩壹生,豈是不吉利之人?”(《世為外編》卷壹)。再比如,《對酒短歌》這首詩有很多審美特征。在審美層面上,曹操的詩有壹種剛性的崇高美,壹種質樸的古典美,壹種壯美的場面。所以,在我看來,曹操詩歌的審美趣味不如毛詩歌清新、明朗、大方。毛澤東的詩歌形象生動,不拘壹格,活潑自然,有壹種無與倫比的動態美。他抒發了激蕩人心的革命情懷,謳歌了新中國的偉大建設,抒發了雄壯豪邁的精神。他的詩歌還表現出對人民的深情,對朋友的真情和對親人的柔情,表現出細膩而強烈的生活氣息和無與倫比的人性之美。

因此,毛詩歌的審美特征可分為雄壯、莊嚴、震撼的動態美;雄渾、豪邁、激動人心的崇高美;細膩、真摯、感人的人性美是展現偉人審美內涵的三個方面。

美本身就是人類的精神追求和未被滿足的趨勢,而曹操和毛澤東的詩所表達的美,恰恰滿足了後來的很多文人。他的詩歌的美學意義就像壹朵獨立於詩歌之美的奇葩,永遠閃耀著光芒,吸引著眾多詩歌創作者去細細品味和欣賞。

根據以上所述,我們逐漸知道,毛詩是曹詩經過幾千年的拓展和發展。雖然經歷了幾千年,但在毛的詩中還是不難看到曹詩的影子。從體裁、內容、風格、審美特征等方面比較分析,曹詩歌與毛詩歌的明顯區別是:曹詩歌代表壹個階級,屬於壹部分人,只有他們所代表的階級才擁有他。毛的詩屬於勞動群眾,屬於中國人民,屬於世界人民,具有時代的進步氣息。

總之,毛詩歌和曹詩歌都是建立在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基礎之上的。中國的文學體系是壹脈相承的,既相互滲透,又各自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