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始無終的戒指是永恒愛情的古老象征。鉆石訂婚戒指的悠久歷史,可以壹直追溯到中世紀。那時,不可征服的鉆石象征著“永不明滅”的愛情,因此是封緘婚約或結婚誓言的理想信物。直到 15 世紀,鉆石戒指壹直是皇室和貴族婚姻的壹大亮點。
1475 年,Constanzo Sforza 在婚禮上獻給新娘 Camilla d’Aragona 壹枚鉆石戒指。有壹首泥金寫本的詩歌這樣描寫這場婚禮:“兩支火炬融入壹枚愛火熊熊的戒指;兩種意誌、兩顆赤心、兩腔熱情經由壹顆鉆石永結同心”。 這首詩將鉆石的火光與永恒的愛火緊密相連。 1477 年,麥克西米蘭大公將壹枚鉆石戒指贈予未婚妻——“大膽的查理”之女勃艮第瑪麗;這是公認的第壹枚有史書記載的訂婚戒指。
文藝復興時期,鉆石戒指逐漸披上精美的裝飾——豐美的雕刻和華麗的琺瑯。Gimmel 或雙環戒指包含兩只環,滑動這兩只環,就會露出愛的標誌和壹行銘文:“上帝賜予的結合無人能分”。雙環戒指後來逐漸演變為“Fede”或忠誠戒指:緊握的雙手捧著壹顆鉆石心,代表愛的結合。
“鉆石肩負多種職責,其中之壹就是浪漫的愛情信使。數千年來,‘愛情信使’的威力所向披靡。”
17 世紀後,戒指的重心轉向寶石自身,人們啟用更加清爽的自然主義設計。18 世紀宣告了鉆石大時代的來臨;人們在巴西發現了新的礦床,切割技術得到改進,鉆石的火光在燭光中化作絢麗的光芒……
洛可可風格的訂婚戒指呈現出浪漫主義傾向: 兩顆心上裝飾著皇冠、蝴蝶結、同心結、愛情鳥和愛的信息。
19 世紀早期,“鉆石與愛情緊密相關”這壹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浪漫主義思潮和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對蘊含著深情的珠寶的熱情進壹步升華了這壹聯系。
女王深愛的阿爾伯特曾在結婚前贈給女王壹只單鉆琺瑯戒環,作為愛情信物。女王的訂婚戒指則是壹只蛇形戒指——古老的保護和永恒的象征。 當時廣受歡迎的訂婚戒指大多采用心、手、同心結圖案,但是隨著 19 世紀經濟的逐步繁榮,鉆石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漸漸形成了現代傳統: 半環形鉆石戒指、三鉆戒指以及在金戒環上鑲嵌鉆石的“吉普賽”鑲法。
以巨額財富和閑適奢侈為標誌的美好時期孕育了下壹個鉆石大時代。 人們在南非發現了新的礦床,切割工藝突飛猛進,作為重要的地位象征的訂婚戒指其時主要采用獨鉆風格:碩大的鉆石在開放式的經典爪鑲戒托上淋漓盡致地展示著完美的絢爛光芒。
今天,鉆石訂婚戒指更是全球公認的對永恒真愛的最有力表達,也成為世界各地結婚儀式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神聖的鉆石,愛情的力量
/%D7%F4%BF%A8%D2%C1025/blog/item/13c80c044a20dfcb63d986ca.html